在汉代专著《三横黄图》中,“插柳”与“折柳”有哪三重含义? 插柳、折柳之俗与我国人民种柳、爱柳之风有关。柳为优良的树种,大凡有旱柳、河柳、龙爪柳、垂柳数种。晋代陶侃镇守武昌时,在当地遍植柳树,名为“官柳”。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代太尉周亚夫在军营种植很多柳树,使军营从此得名“柳营”。曾号召全民种柳护堤,并赐以重赏,白居易曾有《隋堤柳》 ◶2025-05-20 21:30:14 𝄐0 #
韩琦作为北宋宰相,为缓解两宫矛盾费尽了怎样的心力? 公元1058年6月,宋仁宗拜韩琦为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自此,韩琦开始了为时十年的宰相生涯。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韩琦为相后,首先遇到一个大问题便是立储。 当时,宋仁宗因连失褒、豫、鄂三王,心情沉重,身体一直不好。至和中又因患病,无法御殿,而皇嗣又一直未立,朝廷内外忧 ◶2025-05-20 20:13:07 𝄐0 #
李元婴可是李渊的儿子,但李世民为何却对他百般呵护? 滕王,原名李元婴,他是唐高祖的儿子,也是李世民的弟弟。其乃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也是李渊最小的儿子。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当时是在李渊六十岁的时候,宠幸了一个叫做柳宝林的宫女,由于李渊宝刀未老,这位柳宝林很快就怀孕,后来她便生下这位滕王李元婴。 此时已经是贞观三年,唐 ◶2025-05-20 19:54:22 𝄐0 #
明末投降清朝的将领有很多,吴三桂却为何最受人唾弃?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当时在宁远的辽东总兵吴三桂接到命令,准备发兵保卫京城。部队行至山海关之时,就接到了自缢的消息。此时的吴三桂是真正的应了一句俗语“前有猛虎,后有追兵。”前面是李自成的义军拦路,后面是多尔衮的清军追击,无论面对谁,吴三桂都是无力一战的。 于是降或死,这是一个问题,不过还在李 ◶2025-05-20 18:28:28 𝄐0 #
仰韶文明是怎么诞生的呢?详解仰韶文明的起源 是黄河流域影响最大的一种原始文化,那么这种文化是怎么诞生的呢?下面历史记小编就来和各位详细说一下他的起源,一起来看看吧。 仰韶文化纵横二千里,绵延数千年,在世界范围内来说,也是首屈一指的。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最早就发迹于黄河流域,而仰韶文化遗址中诸多考古发现,如陶器制造、纺织做衣、绘画雕塑、文字、历法、宫室 ◶2025-05-20 16:40:21 𝄐0 #
汉初采用黄老思想来恢复国力,董仲舒为何还要提出“大一统”? 这里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指的是“大一统”的政治理论,至于提出“大一统”的原因当属多方面的,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汉朝初期采用黄老道家思想,而这一思想到了国力相对强盛的汉武帝时期,便不那么受用了,需要新的思想来巩固汉武帝的政权。 其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存在一些比较棘 ◶2025-05-20 00:49:18 𝄐0 #
雍正登上皇位之初,为何要罚同母兄弟胤禵去守皇陵? 兄弟关系是一种常见的家庭关系,有的情比金坚,有的却势同水火。《雍正王朝》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部描绘兄弟之间恩怨情仇的。康熙的那些皇子,为了皇位,或 抱团取暖,或单兵作战,尔虞我诈、合纵连横轮番上演。这些兄弟中,以雍正与胤禵的关系颇为耐人寻味。兄弟俩同为德妃所生,但雍正却罚胤禵去守,这是为何?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 ◶2025-05-19 23:41:50 𝄐0 #
古代的火折子非常神奇,它一吹就亮的原理究竟是什么? 辛弃疾提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火可以作为很浪漫的景象,比如说烟火、灯火都充满了罗曼蒂克的色彩。可是火的使用范围很广,可以用来煮饭烧菜,也可以用来点明光亮。古代人想要随时随地掏出火焰来,就凝聚了不少智慧,这才做出了一个火折子。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影视剧中大家能够经 ◶2025-05-19 23:17:20 𝄐0 #
朱文正打赢了洪都之战,为何却差点被朱元璋给杀了? 中国人,都喜欢以少胜多的战役,仿佛这样可以更加体现指挥者的智慧和能力。所以在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数不胜数,像著名的巨鹿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这些全都是以少胜多的战争,所以指挥者全都留名千史,被写入光辉的史册之中,为后人所敬仰和崇拜。今天我们说的这个人也是指挥了这样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而闻名,虽然这场战役并不出 ◶2025-05-19 21:54:21 𝄐0 #
仰韶文化时期人类学会了采集和渔猎吗?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时期人类学会了采集和渔猎吗?答案是会的,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仰韶文化时期,黄河中游各部落的采集和渔猎经济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根据考古发现的资料,当时的采集品中有榛子、栗子、松籽和朴树籽等,还有水中的螺蛳。其它如植物块根、鸟蛋、蜂蜜以及昆虫等,也是采集的对象,这些 ◶2025-05-19 15:24:37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