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杨沛宠爱有加,为何杨沛最后要受冻受饿? 太史但收能吏传,升平不必问耕桑。一个势力的发展不是光靠着朝臣们动动嘴皮子就完事了,还需要数量极大的能臣干吏去治理地方。本篇来聊聊其中一位能吏,杨沛,字孔渠。杨沛是司隶冯翊yì郡万年县人,本来《三国志》是没有提及这位的,倒是裴松之做注解时才补充进来。《魏略》是将李孚、杨沛、贾逵列在同一卷中,也是认为这仨人都属于能吏。杨沛在初平年间就被三公府征辟了,他从令史 ◶2025-06-27 23:14:55 𝄐0 #三国#杨沛#曹操
汉武帝时期军队战斗力那么厉害 汉武帝都做了什么事情 对汉武帝和大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记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在位时期都做了什么 大军战斗力为何那么厉害? 战争拼的就是国力,拼的就是钱,国家实力强大,大军自然不会太弱。汉朝从开国开始,基本上对匈奴采取了委曲求全的态度,直到汉武帝即位之后,汉朝才开始对匈奴露出獠牙。 201年,刘邦率三十二万部 ◶2025-06-27 22:18:16 𝄐0 #
赵匡胤明明有自己的儿子 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还不了解:赵匡胤传位的读者,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匡胤为什么不把位置传给儿子? 赵匡胤在历史上有诸多头衔:他是宋代的,是一个懂得“杯酒释兵权”的仁慈帝王,是能包容其他亡国之君的仁厚长者,是为弟弟亲身试药的友爱兄长,是五代末年到宋初的无敌战将,还是精通棍术和拳法的一代宗师……。其实 ◶2025-06-27 21:56:43 𝄐0 #
揭秘:五代的开国皇帝分别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上有三本署名罗贯中的奇书,一本是《三国演义》,一本是《》——现在的《水浒传》,署名除了施耐庵之外,还有罗贯中的大名。其实,除了这两部名著,还有一部署名罗贯中的书。那就是《残唐五代史演义》,说的就是五代的故事。五代,承唐启宋,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乱世。“都来十五帝,扰乱五十秋”。那么,五代的都是谁?他们又都是怎么死的呢?第一个自然是朱温了,朱温这个名 ◶2025-06-27 21:34:58 𝄐0 #朱温#五代十国
历史上真实的宜妃是什么人?她最后的下场如何 俗话说帝王最是多情,今天历史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1997年,一部叫做《康熙微服私访记》的在内地上映,凭借演员精湛的演技,跌宕起伏又大快人心的剧情,以及诙谐轻松又富有正能量的台词对白,电视剧一经上映就火遍了大江南北。借着势头,主创人员在1997年到2002年间共拍摄了四部 ◶2025-06-27 21:21:09 𝄐0 #宜妃#清朝
如果阿桂和刘墉也算不上对手的话 和珅真正的对手是谁呢 当然不是《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实际上当时有资格和能力与和珅对决的一共有四位,阿桂、、王杰、董诰,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阿桂和刘墉也算不上,和珅真正的对手是王杰和董诰两人。阿桂阿桂和刘墉虽然与和珅不对付,但阿桂由于年龄和资历的原因,不愿意与和珅有所交集,和珅对其也有些敬而远之。阿桂全名章佳·阿桂,是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满洲正蓝旗人,后因新疆战功被抬入 ◶2025-06-27 20:45:02 𝄐0 #清朝#和珅#和珅
冯太后:从公主沦为奴隶,后来摇身一变又为皇后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冯太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大家都知道,在北魏时期,有一名奇女子扶持两代君王,改革换面,在她掌权的二十多年中,北魏的实力大大提升,他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为北魏做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她就是被誉为古今第一太后的冯太后。冯太后出身高贵,祖父是国君,自己更是北燕皇族之女,是真正的金枝 ◶2025-06-27 20:25:48 𝄐0 #冯太后#北魏
刘禅在位41年之久 刘禅为什么没有为父报仇讨伐东吴 章武元年(221年),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东吴陆逊在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战死。由此,夷陵之战的惨败,不仅成为蜀汉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刘备病逝的重要原因。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 ◶2025-06-27 19:29:36 𝄐0 #刘禅#东吴
夫妻吵架引发两国战争!齐桓公攻打蔡国沦为笑柄! 夫妻吵架引发两国战争!齐桓公攻打蔡国沦为笑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齐桓公虽是春秋五霸之首,但他也做过令人捧腹之事。例如,齐桓公就曾因为一个女人要出兵攻打蔡国,而且还是联合其他多国一起讨伐蔡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从这件事也能看出齐桓公是一个要面子之人,不过话说回来,蔡穆侯擅自把齐桓公的女人嫁给了别人,换做任意一个诸侯国的君主恐怕就接受不了这 ◶2025-06-27 18:57:26 𝄐0 #春秋#齐桓公
秦共公为什么会没有存在感?但是是个是很聪明的君王 《吕氏春秋》中有秦三公,也就是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评价还算中肯,从穆公时期开始,秦国在晋国的阴影下活了上百年。秦国三公本身不算庸碌之辈,可惜活非其时,周王国的优良基因,全部被晋国继承。我曾在同名微博中说,穆公雄霸,知进退;康公守成,慕中华;共公低调,懂战略。三公基本是一脉相承,穆公自与晋国数次交战后,便将注意力放在西部地区,事实上也是为后面两位定 ◶2025-06-27 18:37:41 𝄐0 #秦共公#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