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的戚继光杀子是怎么回事 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福建有一种小吃叫“光饼”,相传是戚继光留下的。通常的说法是这样,戚继光带领军队在福建一带打倭寇,由于部队当时要快速行军,没时间慢慢埋锅做饭,于是戚继光让部队用面皮烙饼,外面粘上芝麻,饼的圆心开孔穿上绳子,方便士兵携带。这种饼流传至今,就成了光饼。民间传说就是这样,只要你是个英雄,民间就能为你的光辉形象铺陈出许多动人的故事,让你的形象更加光辉灿烂。戚继光是 ◶2025-08-13 08:02:06 𝄐0 #明朝#戚继光
同样是起义首领,李自成和洪秀全谁更厉害? 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很多的起义军,每个朝代可能都会一场比较有名的起义军,不过在清朝,却有两场非常有名的起义,无论是声势还是规模都是名列前茅的存在。它们就是太平天国起义军和李自成起义。历史上,对于起义军的评价,整体上是处于一种有着积极作用的。那么,对于这两场起义的领导人,关于他们的个人能力,又有着怎样的强弱呢?其实,说道他们两个人,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如 ◶2025-08-12 19:14:29 𝄐0 #李自成#明朝
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 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什么 说起明末最负盛名的战将,恐怕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袁崇焕。历史上的袁崇焕虽为抗清名将,却也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对于袁崇焕的评价,有人说他是抗清名将、是那个时代的民族英雄,只是没有遇到良主而已;也有人说袁崇焕目光短浅、没有政治头脑,这种空有能力却没有个人魅力的人终究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事实也的确如此,忠君爱国的袁崇焕最终也应“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 ◶2025-08-12 18:13:03 𝄐0 #明朝#袁崇焕
明四家是指谁?四位著名明代画家简介 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是指四位著名的明代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此一名称,是相对于"元四家"而来。由于他们均为南直隶人,活跃于今苏州(别称"吴门")地区,所以又称为"吴门四杰"或"天门四杰"。自沈周开创,以四人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基本上被认为是继承元四家的文人画传统接续 ◶2025-08-12 14:36:13 𝄐0 #明四家#明朝
李成梁待努尔哈赤像养子一样,他们俩到底什么关系? 关于努尔哈赤和李成梁的关系,史书上多有记载。《东夷考略》记载:“奴儿哈赤方幼,李成梁直雏视之。”《建夷授官始末》记载:“时奴儿哈赤年十五六,抱成梁馬足请死,成梁怜之,不杀,留帐下卵翼如养子,出入京师,每挟奴儿哈赤与俱。”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努尔哈赤和李成梁的关系非常好,好到李成梁待努尔哈赤如“养子”一般。那么,李成梁为何要待努尔哈赤这般亲厚,而最后努尔哈 ◶2025-08-12 13:21:35 𝄐0 #李成梁#明朝
靖难之役朱允炆为什么仅仅3年时间就一败涂地? 靖难之役也称之为靖难之变发生在公元1399年,该词来源于发动叛乱者朱棣的口号“清君侧,靖国难”靖难便是指平定祸乱战乱的意思,该口号便是朱棣的篡权夺位的借口,使自己的出兵名正言顺。该战役结束,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继位,此战是明历史上影响极其深远的政权争夺战,影响了后期明代皇位上的归属方向,也改变了此后200多年明朝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的走向,那么如此重要 ◶2025-08-12 09:56:42 𝄐0 #明朝#朱允炆#朱允炆
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群臣为何拥立朱厚熜?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年三十一。对于大明王朝的大臣们而言,皇帝死了并不是什么大事,尤其死的是一个很不讲究的皇帝。可刚刚升天的正德爷连一个子嗣都没留,满朝文武需要考虑接下来由谁来执掌大明这艘巨舰。第一,掌舵者只能是朱家人,这是废话,全天下也找不出一个敢篡位的。第二,掌舵者的血缘关系跟明武宗要足够近,如果能低明武宗一辈最好,直接给明 ◶2025-08-12 07:52:23 𝄐0 #朱厚照#明朝
明朝顺妃:13岁入宫,熬了30年才有名分 宣德二年,明帝国爆出了一件大喜事,明宣宗朱瞻基终于有了自己的长子朱祁镇。此时的他,已经30岁了,对于古代人,特别是高高在上的天子来说,实在有些晚。不过,迟到总比不到好,朱瞻基的喜悦之情可想而知,更何况这个儿子,是他青梅竹马的孙贵妃所生。因此,仅仅四个月后,朱祁镇就被立为,一年后被废,孙贵妃成为新任皇后。其实,也就在宣德二年,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子走入大明皇 ◶2025-08-11 07:07:07 𝄐0 #顺妃#明朝
袁崇焕矫诏杀毛文龙,为何会被崇祯皇帝猜忌? 袁崇焕矫诏杀这件事,在后世引起了很大争议。也让后世的人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袁崇焕这样做,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后世很不理解袁崇焕的这个行为呢?其一,袁崇焕杀毛文龙是“矫诏”。所谓“矫诏”,就是假借皇帝的名义。皇帝本来就没有发过那样的命令,你却说皇帝发过那样的命令,你这不是大逆不道吗?袁崇焕之所以敢那么干,无非是因为他手中有皇帝赐给他的“”。但是,“尚 ◶2025-08-11 05:33:05 𝄐0 #袁崇焕#明朝
孙承宗76岁率全家抵抗,家族100余人全都殉国 对于他的评价,很多人说他是大明王朝之罪人,正是他的所谓“三线合围”战略,让本已经入不敷出的大明王朝,财政枯竭,仅其在辽东几载,其修筑关宁防线,便已然花费700万两白银,而在大明王朝年入200余万两的背后,只能是加税加赋。最终,民不堪其苦,民变迭起。但亦有人说正是他,启用了袁崇焕、马世龙,修堡屯田,逼退努尔哈赤700里,而其对于登莱巡抚袁可立的信任也让这一 ◶2025-08-11 04:19:28 𝄐0 #孙承宗#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