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关于南辕北辙的故事 在讲南辕北辙的故事前先来说说南辕北辙的意思是什么。想往南而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现在来看看南辕北辙的故事。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赵国(邯郸)。正出使别国的谋臣季梁听到这个消息后,走到半路赶紧返回来,衣服上的皱折顾不得整理平整,脸上的尘土也顾不得洗干净,就急急忙忙去见魏安厘王 ◶2025-06-02 22:29:47 𝄐0 #成语故事
春秋霸主齐恒公为称霸,“秀”起来的齐桓公? 春秋霸主齐桓公不仅胸襟宽广,敢于任用昔日的仇人管仲为相,而且在政治舞台上很有“秀”的天分,这在当初和公子纠争位时就已经显露出来了。管仲射中他的带钩时,他竟然咬破舌尖,假装吐血身亡,连鲍叔牙都给骗了。在他当国君的日子里,他又在管仲的辅佐下,在天下这个舞台上,尽情表演自己的政治“秀”。因为长勺之战败于鲁,齐桓公在即位的第五年再次兴师伐鲁,并且连战连捷。鲁庄公 ◶2025-06-02 22:00:56 𝄐0 #春秋战国
慈安太后暴死的真相是什么?郎娘娘是什么人? 是清朝晋升速度最快的皇后,从入宫到封后仅有了半年时间,关键是慈安太后并没有子嗣,她完全是靠咸丰皇帝对她的宠爱才有了这样的地位,可以看出慈安太后和咸丰帝之间的感情有多好。不过关于慈安太后的死因却一直是个谜,目前主流说法是有两种,一种是患疾病死,另一种是被慈禧所害。不过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水火不容,在利益方面双方也没有构成太大威胁,所 ◶2025-06-02 21:31:04 𝄐0 #清朝#慈安太后
太平天国灭亡,慈禧下令活刮洪秀全,曾国藩怎么说 1864年,在两兄弟的不懈努力下,天京城终于被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完蛋了,湘军冲入城中,把太平天国的残余势力全部杀死,俘虏了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李秀成,轰轰烈烈14年的太平天国,终于灭亡了。在京城的慈禧太后听说曾国藩大破天京城,顿时高兴得跳起来,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一直是清廷的巨患,如今除去了自己人令慈禧凤颜大悦,不过她对太平天国恨之入骨,当即下了一道诏书, ◶2025-06-02 21:16:37 𝄐0 #清朝
皇太极猝死后,多尔衮怎么不夺取皇位?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清太宗皇太极相往常一样处理朝政,还召见了前来探亲的科尔沁王妃和下嫁的公主。可就是在这天夜里,皇太极突然死在清宁宫中,“端坐而崩”。由于皇太极生前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一场皇位的争夺再度上演,可是占据一定优势的多尔衮却没有争夺皇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记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25-06-02 20:56:16 𝄐0 #
纪晓岚在和珅临死前,为何不去向嘉庆皇帝为他求情? 和珅作为我国史上最著名的大贪官,他的一生可以称之为传奇,因为他刚刚做官时一直都是以清官著称的,然而后来却成为了首屈一指的贪官,这其中的变故也不得不引人深思。在和珅事业巅峰的时候,他可谓受尽了乾隆的恩宠,乾隆非常放心把所有事情都交给他来完成,他的权势也可以说是只手遮天。虽然乾隆早已经发现和珅有贪污的迹象,不过为了 ◶2025-06-02 20:34:34 𝄐0 #纪晓岚#和珅
揭秘:关于褚玉璞的民间故事 “出京二天子” 褚玉璞的传闻轶事至今在汶上坊间广泛流传。清朝光绪十二年(1887年)七月的一天,汶上县西九区褚家庄(现为梁山县拳铺镇褚家庄)一带狂风卷着冰雹持续了近两个时辰,风刮倒了树,冰雹砸透了屋,整个村庄鸡飞狗跳,人们叫苦连天。此刻,一头黑花牦牛疯跑进一个农户人家的堂屋,钻进床底发出哞哞的叫声。不一会就夹杂着婴儿的啼哭声,风停雨止,男主人驱赶床底下的 ◶2025-06-02 20:06:13 𝄐0 #褚玉璞#民国
他想当个御前侍卫,却成了皇帝 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梦想,它能够激励着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个梦想不能是虚无缥缈的,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只有这种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梦想,才会有实现的可能,否则的话只能是痴心妄想。历史上的汉光武帝便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但他对自己的定位却不太准确,以至于最后“事与愿违”,他原本一直梦想着成为御前侍卫,却没成想最终能够登基称帝,还被后 ◶2025-06-02 19:39:49 𝄐0 #刘秀#汉朝
为什么状元死活都不愿意当驸马 难道说公主长得很丑吗 有句诗用来形容人生难得一遇的喜事“夜,金榜题名时”,能够在科举中夺魁对于古代男性来说不仅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更是代表了他们就此踏入仕途飞黄腾达。倘若这个时候再有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对于这些状元们来说人生简直不要太幸运。可是,状元当得很开心,娶老婆也很高兴,但是老婆换成公主就不怎么令人欣慰了。有很多的状元甚至宁死也不愿意迎娶公主当一个人人羡慕的爷,这其中的 ◶2025-06-02 19:26:38 𝄐0 #状元#驸马
三国时期和曹冲一般的神童,聪明反倒被聪明? 周不疑有异才,这一异才,很最该反复推敲。三国志上说他所著“文论四首”,看上去好像是相关文学类阐述的诗作。但要是他是1个寻章摘句的腐儒,好似荆州的王粲之流,要来三国曹操絕對不容易对其这般避讳。但在征柳城时,周不疑进献十计,很将会有那么的“异智”,并且刘先又以前为其择师不可。周不疑是荆州人,总角古稀之年便已出名于州郡,笔走龙蛇、下笔成章,被当时人称之为大才。 ◶2025-06-02 19:05:24 𝄐0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