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冷血的皇帝是谁?连孩子都忍心打死 明朝最有名的昏君是?应该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了吧。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记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虽然朱厚熜天资聪颖,但是在政治上去而毫无建树,而且在政40年,非但没有带领明朝走向更好的发展,反而使得朝堂混乱不堪,他的昏暴与小心眼那可是出了名的。 身为天子,嘉靖皇帝非但不仁厚,反而是斤斤计较,一旦有人让他不开心了,那他 ◶2025-10-02 19:55:53 𝄐0 #明朝#古代
林凤祥被押进京时,咸丰看了一眼回宫为什么会变天没说话? 太平天国运动曾经轰轰烈烈,可是最后却失败了,林凤祥是西王萧朝贵的心腹猛将,他被清军俘虏后,曾经被押送京城,当时的咸丰皇帝还没有看过真正的太平天国将士,他站到午门之上,伸头往下一看,当时就愣住了,他回到宫中,竟半天都没说出话来 。咸丰皇帝站在午门城头,都看到什么了?小编在揭秘之前,咱们先简单地讲一下太平天国造反的起因。清朝后期,几乎到了无官不腐的状态,本来 ◶2025-10-02 19:27:39 𝄐0 #林凤祥#清朝
都说唐伯虎上古风流才子 历史上的他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唐伯虎,原名唐寅。相信大部分了解到他的途径都是从里。为了泡妞不惜一切最后获得美女芳心,使得大家都认为他风流成性。可是历史的长河里真正的唐伯虎果真如此吗? 恐怕我们都被电影给骗了,唐伯虎的确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吴门四家之一。的他在诗界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誉为吴中的四大才子,其在绘画上的造诣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其实唐伯虎的一生是坎坷的。 ◶2025-10-02 19:10:46 𝄐0 #唐伯虎#明朝
古代离别时有折柳相赠之风俗,那么为什么要折柳相送? 折柳,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折柳缘由 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 ◶2025-10-02 18:47:34 𝄐0 #
华歆、陈群都得到曹丕重用为何还不高兴呢 其实里面是有原因的 裴松之注《三国志·华歆传》,引用华峤《谱叙》说,曹丕接受禅让后,华歆(原任魏国相国、后任司徒)的脸色和当时周边喜庆氛围很不协调,惹得曹丕很不高兴。曹丕问陈群(时任尚书令):“我应天受禅,大家没有不欢欣鼓舞,形于声色的,唯独华歆和你不太高兴(独有不怡者),这是为什么呢?”陈群赶忙离席长跪辩解,“我和华歆曾经是汉朝的臣子,虽然我们心里都很喜悦,但从义理上讲脸 ◶2025-10-02 18:34:51 𝄐0 #华歆#陈群
英雄难过美人关 吕不韦因青楼女子终身不娶 爱江山更爱美人,有英雄因为青楼女子而终身不娶。想必不仅仅因为对方是哥美人,而是为之动了真感情。令人唏嘘的同时也又是一种美赞。这些女子凭什么能使得英雄为她们不惜名节?下面来看看有那些乱世英雄与青楼女子有着一段传奇且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喜欢青楼妓女的乱世英雄还有很多,距现代时间远的譬如战国时期的吕不韦,因为一个赵国 ◶2025-10-02 18:15:16 𝄐0 #英雄故事
刘邦“暗度陈仓”章邯其实想到了!章邯为何还会中计? 说起暗度陈仓,很多人常常有这样一种印象,那就是,章邯看到派出樊哙在通往关中的主道上修栈道,就觉得刘邦会从这里出兵,于是他就赶紧派人在相关地区防守,结果却没有想到刘邦偷偷绕小道从陈仓出兵。在这种背景下,刘邦一举挺进到关中,并且很快打败章邯。 但其实,这一切,只是我们所看到的表象,其实真相并不简单。因为,章邯作为一个曾经统帅三十万大军,并一度横扫群雄的军事统 ◶2025-10-02 17:45:28 𝄐0 #秦朝#章邯#韩信#刘邦
晁盖临死前为什么不直接把寨主之位传给宋江?他说了14字道破玄机 梁山一个百零八好汉,可以说几乎个个都是光明磊落、嫉恶如仇的英雄好汉,特别是林冲、武松、鲁智深、杨志等人,更是令人热血沸腾,敬重有加。当然,也有个别人是“伪君子”,其中宋江便是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宋江当然也有很多优点,比如说乐于助人,比如说为人大气,“及时雨”的绰号便是最好证明。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人脉关系很好。也正是因为这样,当他误杀阎婆惜吃官司到发配,从 ◶2025-10-02 17:20:08 𝄐0 #宋朝
布莱希特虽然从未到过中国 可他的中国文化知识可以说相当丰富 中国文化布莱希特的青年时代,适逢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福克等人,把中国古典哲学著作如《易经》、《道德经》、《南华经》、《论语》、《孟子》、《墨子》等纷纷翻译成德文出版,在知识分子中引起广泛兴趣。世纪之初的表现主义诗人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持续不断的兴趣,又成了现代欧洲文学界一个典型的德国现象。汉斯·贝特阁翻译的《中国笛》、奥托·豪赛翻译的《李太白》诗选、阿尔伯特· ◶2025-10-02 16:50:11 𝄐0 #德国#中国
揭秘努尔哈赤死亡之谜 他到底是不是被大炮轰死的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烽火四起。继位后,希望励精图治,但由于他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再加上积弊甚重,因此,一时的勤勉并不能挽救危急局势。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明廷的党争再次祸及边疆。这年十一月,边关守将孙承宗被陷害免职,依附宦官的高第赴辽阳任经略。高第立即做出撤走锦州、右屯卫、大凌河、宁前等重城的守军,放弃关外四百公里疆土的决定。明军仓惶撤防,如临大 ◶2025-10-02 16:33:19 𝄐0 #清朝#努尔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