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年间真的有烽火这种东西吗 周幽王是怎么戏弄诸侯的 烽火戏诸侯是真的假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上古年间,周幽王有一个从来不笑的妃子褒姒,为了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结果美人笑了,周幽王自己却凉了。这个典故出自所编写《史记》之中: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历史上,周幽王真的 ◶2025-10-14 17:05:17 𝄐0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揭秘:秦始皇一生中最后悔杀了谁? 春秋后期出现了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到了战国时期,各家学派更是发展壮大,形成“诸子百家”,这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其中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韩非,他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正是他的法家思想和学说为秦始皇统一天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韩非师从荀卿,但他并没有承袭儒家思想,而是继承和发展了法 ◶2025-10-14 16:43:00 𝄐0 #秦始皇#秦朝
晚清为何发生大旱灾?李鸿章挪用军饷救灾 1876年初春,京师。接连几个月都没下一场雨了,京师和直隶地区人心惶惶。朝廷也注意到这种现象,于5月11日颁发上谕,称:“京师入春以来,雨泽稀少,节逾立夏,农田待泽孔殷。”对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经济来说,洪灾和旱灾都很麻烦,因此,朝廷很关心,迅速出台了处理措施:祈雨。朝廷命令5名大臣,怀着虔诚的心情祈雨,希望上天开恩,普降甘霖。然而,祈雨似乎并没有什 ◶2025-10-14 16:24:34 𝄐0 #李鸿章#清朝
以赵构的政治头脑,为何会愚蠢到连下十二道金牌? 绍兴十年七月十八日,岳家军在郾城、临颍等地大败金兵,兵临大宋故都开封城下。就在此时,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急脚递,诏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本欲抗命,奈何诏令措辞一道比一道激烈,、张俊两路大军已经后撤,同时又断绝了岳家军粮草供应。岳飞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班师途中,金兵又攻取了宋军刚刚收复的河南等地。 赵 ◶2025-10-14 16:04:52 𝄐0 #赵构
陈子龙的一首《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表达了什么? 下面历史记小编带来陈子龙的《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记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明)陈子龙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注释 此词原题为《点绛唇·春闺》,后代编者王昶等人为拔高陈 ◶2025-10-14 15:45:42 𝄐0 #明朝
晋楚争霸中,楚国为什么屡屡败给晋国? 春秋之际,五霸争雄。齐国因管仲而率先称霸,但那只是昙花一现,管仲死后,齐桓公的霸业也已江河日下了。而真正继承齐国霸业的,非晋即楚。事实上,二百多年的春秋历史,更像是一部晋楚争霸的历史。以下是晋国和楚国的简介:1.晋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侯爵,姬姓晋氏。它的首任国君是唐叔虞,为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其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2025-10-14 15:19:02 𝄐0 #晋楚争霸#春秋
张良封候只排62位,背后原因是什么? 称帝以后有过著名的一番话,那就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就是名称的由来。也就是说,在刘邦的心目中,韩信、张良、萧何是最大的功臣。然而事实上,在刘邦称帝封侯之时,萧何位列功臣第一位,与他同档次的张良却只排62位,这是为什么呢?汉朝承袭秦制,采用的乃 ◶2025-10-14 15:03:34 𝄐0 #张良#汉朝
探索春秋时期城濮之战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城濮之战,历史记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春秋时代,五霸争雄。齐国的齐桓公由管仲辅佐而率先称霸,带领联军南征北战,致力于解决因周王室衰落后蛮族入侵的问题,重振华夏。齐桓公去世后,真正能够继承齐国霸业的,非晋即楚,晋楚两个大国的战争是不可免。 而晋楚两国正式交锋的第一战就是城濮之战。 ◶2025-10-14 14:53:26 𝄐0 #
《鹿鼎记》十五大高手排行,陈近南第五,第一不是归辛树 金庸笔下《鹿鼎记》中的武功排名,看过《鹿鼎记》的都知道,《鹿鼎记》是金庸先生最后一部武侠小说,是封笔之作,也是内容离我们年代比较近的作品之一。金庸笔下的武功,有一个潜规则,就是武功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清朝时期,像双儿的点穴就已经是一门高超的武功了,这在《八部》或者《射雕》系列中简直无法想象,点穴在《天龙》中连阿朱这样没师傅的小丫头都会,再普通不过了,《天龙 ◶2025-10-14 14:25:28 𝄐0 #归辛树#陈近南
鲧是什么下场?他是怎么死的 关于父亲鲧的死,《史记》中有记载: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殛字有好几重意思,网上百科给出了三个意思。1,杀死。2,流放。3,惩罚。而且网上的意思,2和3都引用了“殛鲧於羽山”这个句子来表达。可见殛在这里指的是惩罚,或者流放。但是,古书《说文解字》“殛“字作“杀”解,后面列举的例句也是“殛鲧於羽山”,这就模棱两可了。 ◶2025-10-14 13:57:30 𝄐0 #鲧#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