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丘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闵子(536--公元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丘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其一。闵子以孝闻名,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1074年,齐州太守李肃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苏辙撰文、苏轼书写《齐州闵子祠记》的石碑,叙述了修建祠堂的经过。到明代,经历城人刘敕发集,捐资重修了闵子骞墓和祠,并在殿 ◶2025-05-03 19:15:26 𝄐0 #闵子#春秋战国
八卦北斗的布局是什么样的?西夏王陵为何要用八卦布局? 一说到古代的古墓布局,恐怕很多人都是非常感兴趣的,古人讲究阴阳风水,所以有什么布局也都是非常讲究的,只不过这些讲究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的了,再加上很多东西的失传,所以很多人都不了解了。而古代的西夏的布局,就是八卦北斗的布局,这样的布局有什么意义吗,为什么要用这样一种布局呢?西夏,在中国历史上曾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它是一个以党项民族为主体,包括汉 ◶2025-05-03 18:39:07 𝄐0 #宋朝#西夏
李希霍芬: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多次到中国考察地质和地理 李希霍芬(Richthofen,Ferdinand von,1833~1905年),德国,地质学家。又译里希特霍芬。生于卡尔斯鲁厄,卒于柏林。早年从事欧洲区域地质调查,旅行过东亚、南亚、北美等地。多次到中国考察地质和地理。曾任波恩大学、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教授,柏林大学校长。提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科学。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地表形成过程,对地貌进行形成过程 ◶2025-05-03 17:50:50 𝄐0 #李希霍芬#地理学家
宋英宗赵曙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这么短命? 赵曙是赵光义的重孙,宋真宗赵恒之弟商王赵元份的孙子,当了皇帝之后36岁就英年早逝了,那么宋英宗赵曙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这么短命?下面历史记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仁宗赵祯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母亲为仙游县君任氏。最初,江宁节度使赵允让(“濮安懿王”的称号是仁宗后来加封的)梦见两条龙与太阳一起坠 ◶2025-05-03 16:50:24 𝄐0 #
孙膑抓住庞涓为何不杀 非要等13年后才动手呢 说到孙膑和庞涓两人的故事,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一些,两人原本是同窗,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庞涓率先毕业,在魏国身居高位,后来孙膑去投奔师兄,却反被庞涓陷害打断了双腿,幸亏他被齐国人救走,从此孙膑跟庞涓结下深仇。孙膑找庞涓报仇时,一共有两场战役,354年,赵国攻打卫国,卫国是魏国的屏障,所以魏国派庞涓进攻邯郸,赵国在庞涓的攻打下岌岌可危,只能让齐国求救,当时 ◶2025-05-03 16:00:51 𝄐0 #孙膑#庞涓
中越战争根源,越南不断与中国发生冲突 1979年1月7日,越南军队趁柬埔寨红色高棉统治残暴、国内民怨沸腾之机进攻柬埔寨,推翻以波尔布特为首的亲华政府,并派兵控制老挝。这之后,越南不断与中国发生冲突,两国发生战争,影响了东南亚的局势。1977年,越南共和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同时又加强与苏联合作,对印支邻国加强影响力,与亲华的柬埔寨不断发生边境冲突。1978年12月25日,越南黎笋政府以“统治柬 ◶2025-05-03 14:01:01 𝄐0 #越南
揭秘:唐代宗李豫,中国历史上最痴情的皇帝! 历朝八百帝,唯其最痴情大唐是一个颇为国人骄傲和向往的王朝,可那只是在前期的辉煌,及至安史之乱后,那大唐便悲催得不行不行的了。从玄宗第一次从长安开跑算起,被迫或被挟持跑路的次数,达到了惊人的七次之多。所以,这唐王朝真可以叫作“唐跑跑”。不要觉得这当了皇帝就很是享福的事,其实在唐安史之乱时,当皇帝还真是件辛苦的事,这肇事的唐玄宗自然是不管了,当他的太上皇去了 ◶2025-05-03 13:24:42 𝄐0 #唐朝
揭秘:解狐为什么成了祁黄羊的杀父仇人? 春秋时代,几个大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经常出兵征伐别的国家。当时,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由祁黄羊担任中军尉,负责训练军队。在多年的征战中,祁黄羊的腿脚落下了毛病,走路很不方便,便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 ◶2025-05-03 13:13:01 𝄐0 #解狐#春秋
清朝官员为何在夏天穿皮袄围火炉 他怎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清朝官员为何在夏天穿皮袄围火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俗话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在夏天穿皮袄围火炉的清朝官员。这个清朝官员的名字叫郭四海。郭四海是满洲正红旗人,属于纳兰氏,当年曾经是海西女真部落的一部分,部落的首领叫金台吉。郭四海从小就不学无术,游手好闲,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 ◶2025-05-03 12:42:39 𝄐0 #清朝#郭四海
古代进京赶考的人基本都是穷书生 他们身上的盘缠到底是怎么来的 俗话说,十年寒窗苦,对于古代学子来说,唯一逆袭的方法就是科举考试。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鱼跃龙门,无数的寒门学子刻苦读书,只为博得一个进京参加殿试的机会。然而,进京之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但要时时刻刻提防沿途发生危险,还要凑够进京所需要的大量盘缠,可是对于那些平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令我们意外的是,当时的朝廷对此早有政策,而且待遇好到让人羡慕。 ◶2025-05-03 12:19:18 𝄐0 #古代#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