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前唐朝和叛军兵力多少 为什么唐朝方面会吃大亏呢 755年十一月初九,唐朝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率领三镇官兵以及同罗、契丹、室韦等游牧部落组成的军队,浩浩荡荡杀向长安,“安史之乱”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在战争初期,安禄山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他率主力经河北南下,一路上未遇到有效抵抗。直至十二月十三日,叛军已相继攻克汴州(今开封)与东都洛阳,切断了南方向长安供应物资的运输线。之后,安禄山又继续率军向西挺 ◶2025-02-20 13:24:24 𝄐0 #唐朝#安史之乱
他为秦朝发展贡献良多,最后触怒贵族阶层死相凄惨 商鞅在史学家眼中一直存在争议,对于他的各种话题众说纷纭,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非议,负面的评价颇多。例如,曾这样评价他,商鞅是一个天生刻薄的人。同理,有批评他的,就有称赞他的人,就觉得商鞅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政治家,完全能与管仲以及比肩。商鞅对秦国各个方面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秦国启用了他的变法体系后,直接从一个普通国家变成了一个具有吞并六国实力的超级大国。政治 ◶2025-02-20 12:28:18 𝄐0 #商鞅#秦朝
二十岁的李世民,到底是怎么把五十岁的王世充干掉的?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初一(秋七月壬戊),唐高祖李渊下诏,决定派遣以秦王李世民为总指挥的诸州联军攻伐郑帝王世充。就在李渊决定讨伐王世充的这一天,他同时下达了让太子李建成前往唐突(东突厥)前线守备边防的命令,行军总管段德操和幽州总管罗艺等军事将领并受太子节制。三十二岁的李建成已经具备一个成熟政治家应有的灵活和多容,诚如春秋时期的政治理论家孔夫子所说 ◶2025-02-20 12:06:56 𝄐0 #李世民#唐朝
那些大明王朝最繁盛的家族,最后结局如何? 朱姓,在朱元璋称帝之前,只是一个平常的姓氏,但在称帝之后,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了。特别是这个家族,可以说从此过上了吃香喝辣的生活。朱元璋因为小时候的大苦大难,对失去亲人有着锥心之痛,所以他称帝之后,都是把亲人安顿得极好的。可以说最末等的皇亲国戚也比最大的官钱多得多。这种事情做臣子心中肯定是不舒服的,因为一个人要各方面都非常优秀,还要兢兢业业 ◶2025-02-20 11:56:44 𝄐0 #明朝#朱元璋
清朝当初没有闭关锁国的话 清朝最后会成为一个强国吗 还不了解:清代闭关锁国的读者,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当初没有闭关锁国的话,清代又会是什么样的?清代会不会成为一个强国? 其实早在明代的时候就开始实行海禁了,虽然有的伟大壮举,宣扬大明国威,但是面对沿海地区严重的倭寇问题,海禁就慢慢的变得更加严格执行了,正是由于大面积的海禁,导致 ◶2025-02-20 11:27:34 𝄐0 #
年羹尧到底是怎么死的 他真的是因为恃功骄纵而死的吗 在上,可以说算得上一号人物,官拜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还赐一等公爵,可以说他一生的成就确实很辉煌,但是他的死却也有些传奇。雍正二年,给他一共定了九十余条罪状,随便一条都足以给他定死罪。我们知道,年羹尧是一个文物全才,他是进士出身,却又擅长带兵打仗,早年就是因为这样深受雍亲王的赏识而受到重用。而且还把妹妹嫁给了当时还是亲王的雍正,可以说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可 ◶2025-02-20 10:33:47 𝄐0 #年羹尧#清朝
南宋有此猛将,能威震四方却被逼降元,反过来灭了南宋 ,字武仲,宋末元初著名将领,元朝水军的创建人。金末时投奔南宋,隶属于南宋名臣赵方麾下。刘整沉毅有智谋,善骑射。赵方临死之前,对儿子赵葵说:''刘整才气横溢,汝辈不能用,宜杀之,勿留为异日患。''赵葵不听。刘整又跟随南宋名将孟珙攻打金朝的信阳,刘整任前锋,夜率骁勇十二人,渡堑登城,袭擒其守。孟珙得知大惊,以为五代名将李存孝率 ◶2025-02-20 10:04:12 𝄐0 #南宋
李光耀先生和陈嘉庚先生相比 谁将更可能千古流芳 前不久,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子女围绕其故居的纠纷突然从社交媒体爆发之后,再次将世界的焦点聚集新加坡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上。今日我们就品评一下新加坡上的两位风流人物李光耀先生和陈嘉庚先生,试论谁将更可能千古流芳。一、李光耀:新加坡国父,却未必是新加坡人的国父李光耀在新加坡有国父之称,这主要是指他争取新加坡独立方面所作的贡献,而非是指爱民如子的甘地精神。有消息 ◶2025-02-20 09:31:47 𝄐0 #新加坡#李光耀
医圣张仲景在东汉时期怎么不出名? 医圣张仲景在东汉时期怎么不出名?下面历史记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崇拜李白的洒脱不羁,的确,对于李白来说,还真是“潇洒走一回”,尤其是他所说的“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更是在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的确,从古至今,真的有很多执天下牛耳之人,往往在当世之时并不太愿意“招摇”, ◶2025-02-20 08:38:04 𝄐0 #
韩信在项羽麾下为何不被重用?其实是想让他从底层成长 之所以能取得天下,离不开萧何、张良、韩信的帮助,这""中的韩信,其实一开始是去投奔项羽的,后来他离开项羽,投了刘邦,于是给后人留下一种偏见,认为项羽不会用人,不懂得发现韩信这样的人才,最终被刘邦所灭。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韩信在项羽麾下之所以没被重用,完全是韩信自身的问题,一点都不能怪项羽,根据史料的记载,韩信加入楚军后,一开始跟 ◶2025-02-20 06:39:52 𝄐0 #韩信#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