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孔尚任的哪个作品问世后,秦淮八艳的李香君闻名于世? 李香君(1624年(明天启四年甲子)— ?)又名李香,南京人,为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李香君曾与复社领袖侯方域交往,后嫁与侯方域作妾。清军南下之后,侯方域降顺了清朝,香君之下落,众说纷纭。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 ◶2024-06-17 01:07:13 𝄐0 #李香君#秦淮八艳
汉武帝知道太子刘据冤死后,他为何不立刘病已当继承人? 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是个雄才伟略的君主,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他是汉朝历代帝王里,无可争议的一个杰出帝王。然而,只要是人,就无法避免的会犯错,即便他是高高在上的君主,也不例外。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汉武帝来说,最痛心的,或许就是晚年的巫蛊之祸吧。汉武帝晚年的时候,沉迷于修仙问 ◶2024-06-16 23:34:45 𝄐0 #
宋徽宗究竟吃错了什么药?为何他会对林灵素如此的恭敬? 北宋最值得称道的成绩就是在文化上达到了历史巅峰,因此北宋名人大多都是在诗词歌赋方面有所建树。然而,林灵素却与诗词歌赋八竿子打不着关系,因为他的职业是道士。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林灵素的身世颇有点传奇色彩,他原名林灵噩,字通叟,两浙路(北宋省级行政单位)温州人。林灵素出生在一个贫 ◶2024-06-16 21:28:30 𝄐0 #宋徽宗#林灵素
清朝的立储遗诏会被偷换吗?是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 想知道清朝的立储遗诏会被偷换吗?是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首先要知道换了又如何,除非是把皇帝贴身保管的那一份也换了,否则换了也没用,下面历史记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当时雍正在创立“秘密立储制度”时就已经想到了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立储诏书会有可能被偷换,所以自雍正开始,秘密立储诏书一共有两份,一份密 ◶2024-06-16 18:39:38 𝄐0 #
通过哪些研究方法取得的成果,李时珍更加主张人定胜天? 李时珍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很有特色,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改善了古代科学方法,积累了科学研究的新经验。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时珍临证,推崇张元素,重辨病证,立法严谨,用药得当。治疗时,或化裁古方,或自组新方,或用民间单验方,多有良效。李时珍的学术思想和研 ◶2024-06-16 17:46:09 𝄐0 #李时珍
朱棣在靖难成功之后,他有学建文帝一般继续削藩吗? 朱允文在朱元璋面前是装孝顺,初登大宝就对他的各个叔叔痛下杀手,流放的,死的,自焚的,朱棣就两个儿子,都拉进南京当人质,兵权也交出去了,还能怎么造反,但是朱允文不肯啊,“勿使朕背负杀叔罪名”意思是不要活捉回南京,不然我不好处置,阵前格杀是最好的。再者,黄子澄,方孝孺,齐泰这些人就只会夸夸其谈,最后也只是祸国殃民, ◶2024-06-16 16:14:28 𝄐0 #
宋仁宗的儿子早夭后,赵曙又是怎样才答应进宫做皇子? 庆历三年(1043年)正月,豫王赵昕早夭。皇祐二年(1050年),赵宗实(即后来的赵曙)的官职升为右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嘉祐三年(1058年),濮安懿王逝世后,把所佩带过的玩物分给各位儿子,赵宗实所得到的,全部分给了那些等安葬父亲后就要离开这里的王府旧人 ◶2024-06-16 11:57:22 𝄐0 #
古代皇帝一般用完膳之后,剩下的饭菜都会怎么处理?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古代皇帝的一些待遇,可以说是非常的好了,不仅是一国之主,不管是穿的,用的还是吃的,都是最好的。那么话说回来了,古代皇帝一般吃完剩下的饭菜都会怎么处理呢?难道都扔掉吗?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大多数皇帝还是比较注重节俭的。拿清朝为例,皇帝用膳并不是每 ◶2024-06-16 11:04:35 𝄐0 #
柳如是作为“秦淮八艳”之首,她的故事为何令人不得不敬佩? 的确很多都是男性,但历史却不是只有男性,很多女性的历史人物同样非常出彩。今天要说的便是“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秦淮八艳之名,你可能曾经有所耳闻,她们是明末清初时期,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她们都在才学、容颜方面非常出众,虽然对于究竟是哪八个人有很多版本,但作为排在第一位的柳如是,她的故事,却令人不得不敬佩。下 ◶2024-06-16 02:38:26 𝄐0 #
衬字简介:在元曲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2024-06-16 02:24:22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