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中的谋士,为何会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传言? 说到三国里面的郭嘉,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毕竟他在三国历史上,可是一名非常厉害的军事,不然也不会有传言“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可以看出就连都非常忌惮他的存在。那么郭嘉在历史上真的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吗?他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历史上郭嘉真的厉害吗 郭嘉年前出 ◶2025-07-18 00:22:26 𝄐0 #三国#郭嘉
为何说可从袁术妻妾的死,看出他空有一统天下的野心? 乱世三国盛产王侯将相,也造就了许多乱世佳人。汉献帝刚登基那会儿,董卓霸占京师作恶,十八路诸侯联名讨伐。在这期间,有一个叫冯方女的人为了避难跟家人躲到了扬州,正好被城上的袁术看见。曹丕曾在《典论》中提到:司隶冯方女,国色也。据说冯方女还有一把千金宝镊,插在头发上会显得更加妩媚动人。 袁术猛地看见这么一个活生生的 ◶2025-07-17 14:09:09 𝄐0 #
提起朱元璋建立的锦衣卫,真是无恶不作的特务部门吗? 随着明朝题材影视剧的不断推陈出新,明朝锦衣卫这一经典形象不断被刷新认知。他们武功高强,手段残忍,听命于太监,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危害百姓的特务部门。、飞鱼服是他们的标配,下至黎明百姓,上至朝廷官员,见到这身制服无不胆战心惊。但是历史上真实的锦衣卫却并不是如此。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2025-07-17 13:19:50 𝄐0 #
北宋时期汴京皇宫失火后,丁谓是怎么完成了复建工程? 丁谓的诗文才华,对他而言只是副业,他真正擅长的是治政。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1009年,汴京皇宫失火,被烧成一片废墟,丁谓负责复建工程。他接手工程后,充分发挥了统筹兼顾精神。他下令从皇宫到汴河挖一条深沟,引汴河水入内作为水道,用于运输建材;挖出来的泥土用于烧砖制瓦,就地取材 ◶2025-07-17 13:01:00 𝄐0 #北宋#丁谓
《出师表》读来情真意切,那到底有没有感动到刘禅? 公元28年春,为了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他决定出兵北伐,在出征前,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追忆了当初先帝创业艰辛的历程,同时阐明了北伐的重要性,并希望他离开刘禅身边后,刘禅能够亲贤臣,远小人,成为一代明君。事实上,《出师表》虽然没有华丽的言语,但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以至于后 ◶2025-07-17 00:19:14 𝄐0 #
明朝的藩属国都有哪些?详解明朝的藩属国 明朝的藩属国都有哪些?明朝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统一中国之后,恢复了被破坏的宗藩关系,重新确立了中国明朝对周边国家的宗主国地位。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藩属国的其中一个义务是使用宗主国年号,明朝的藩属国使用的就是明朝的年号。 随着大明王朝的建立,儒家文化的影响以及大明宗主国的辐射能力逐 ◶2025-07-16 22:27:03 𝄐0 #
焚膏继晷是什么意思?关于焚膏继晷的故事 焚膏继晷的意思: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尚儒术,以提倡古文为职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如同中国其它读书人一般,韩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 ◶2025-07-16 21:15:40 𝄐0 #成语故事
在唐昭宗继位以后,他为什么会册立何氏为积善皇后? 古者,有皇帝则有皇后,然而在唐朝,有那么一百多年都没有设立皇后。后来唐昭宗继位,册立何氏为皇后,即积善皇后。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何氏出生于四川三台县,家族并不显赫。当昭宗还是寿王的时候,何氏便进入王府,她“婉丽多智”,深得寿王喜爱,生下了两个儿子。 唐僖宗死后,他的弟弟寿王 ◶2025-07-16 15:52:02 𝄐0 #唐昭宗
刘备发起夷陵之战时,他真的是奔着向东吴拼命去的吗? 之前两军大造声势但却拖了很久,我觉得两国应该有过一些谈判,肯定想拿点东西,但双方没有谈拢只好开战了。而曹丕一直在观望,我觉得他不轻易出手是对的,吴汉两军对峙这么长时间,一旦魏军出击,东吴会立即向蜀汉服软,甚至于割地赔款,再全力应对魏国,那么曹丕估计啥都捞不到。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2025-07-16 13:15:23 𝄐0 #刘备#夷陵之战
李白与王维同在长安为官,但为什么两个人就是没有结交? 李白和王维之间有什么恩怨?李白和王维为什么不来往?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2025-07-16 03:47:55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