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党争是怎么回事?对北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宋神宗熙宁二年,围绕王安石变法新政的执行,爆发了一场党争,后世称之为“新旧党争”。下面历史记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起初由于许多大臣反对新发而不愿意合作,迫使王安石只能用新人来推动变法,此后便分为两派,凡是反对新法的就称为旧党,赞成新法的就是新党。旧党成员多是当时有声望的士大夫,如、富弼、欧阳修、苏轼等,新党包括吕惠卿、曾布、陈升之等,这些人水平有限,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有人便以旧党多君子,新党多小人称呼。
新旧政党起初只是争论见解观念,后期则演变成意气之争。新旧政党的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旧党按照籍贯也分为洛、蜀、朔三派,彼此因为意见不合而相互攻击。新党则以利益为依归,成员并不感谢王安石的提携之功,反而在神宗面前讲他的坏话,以防王安石东山再起,抢了他们的位置。
神宗在位时,是新党的全盛时期。而神宗死后,年仅十岁的哲宗即位,由高太后垂帘听政,她重新启用旧党领袖司马光。司马光除了废除新法外,还对新党成员采用严酷的手段。哲宗亲政后,又召回新党中人,用章淳为相。哲宗的弟弟宋徽宗继位后,原本持中立态度,但党争仍在继续。没多久,新党大将蔡京得到徽宗的宠信,在他的鼓吹之下,旧党再次遭受到打击,一批旧党成员遭受放逐。
有趣的是宋徽宗还以其赖以成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书写旧党人中的姓名。立“元祐党人碑”,立于各州县。元祐是哲宗的年号,元祐党人就是旧党在太后听政期间得势的旧党人。这块碑就是一张昭告天下的黑名单,凡是碑上有的姓名及其后代不得为官并且不能和皇室通婚,碑上有司马光、苏轼、黄庭坚、程颐等知名文人和学者。
无谓的党争反复不已,消耗掉宋朝的国力,导致朝纲败坏。当金军的铁骑南下时,宋军已不力抵抗,党争也间接地搞垮了北宋王朝,迫使南迁定都,偏安一隅。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