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_name}

{site_name}

🌜 搜索

清朝文字狱的“反诗”的具体有哪些情况 是怎么判定的

历史故事 𝄐 0

自古以来,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都会采取很多严厉的措施,尤其是对尺度更大。远有秦始皇“焚书坑儒”,近有清朝。尤其在清朝,简直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文人写诗作词得小心翼翼,因为指不定就被定为大逆不道,阴谋叛逆。轻则人头不保,重则连累九族。那么当时官员对“反诗”的判定具体有哪些情况呢?无外乎这几种,不能涉今代(“清”字),不能提前朝(“明”字),更不能议皇帝。

清朝文字狱的“反诗”的具体有哪些情况 是怎么判定的

乾隆年间,李驎的《虬峰文集》因为里面有“杞人忧转切,翘首待重明”,“日有明兮,自东方兮,照八荒兮,民悦康兮,我思孔长兮、夜未央兮。”被官员认为是怀念故国,盼望明朝复兴的“悖逆”之言。结果官府追查,在李氏祠堂内找到仅存的一块书版。不久乾隆降旨将李驎照大逆罪凌迟处死,因其人已死,被剖棺“锉碎其首、枭首示众”,并禁毁一切著作,烧毁一切残存书板。

清朝文字狱的“反诗”的具体有哪些情况 是怎么判定的

乾隆年间,礼部侍郎沈德潜在《咏黑牡丹》诗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之句,朝廷认为是影射满洲人以异族夺取朱明皇位,虽死,仍被下令剖棺锉尸。进士胡中藻的《坚磨生诗钞》中有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被乾隆皇帝认为加“浊”于“清”之前,是侮辱大清,下旨腰斩。据传,胡中藻腰斩之后用血写了十三个冤字才气绝身亡。

清朝文字狱的“反诗”的具体有哪些情况 是怎么判定的

冀州秀才安能敬,写了一首颂扬清朝的诗,其中有“恩荣已千日,驱驰只一时,知主多宿忧,能排难者谁”,这四句诗被曲解为咒骂皇帝有忧有难,无人辅佐,其实,就象安能敬自己在审讯时所说,“原要竭力称颂,无奈说不上来”,顶多是颂诗写得不好,哪里是什么讥讪诽谤呢?

清朝文字狱的“反诗”的具体有哪些情况 是怎么判定的

其实哪朝哪代都有这种情况,只是清代的文字狱最为严重。对读书人来说,文字狱就是噩梦,他们不能言、不敢言,它严重影响了文化的发展。史料记载,在清代,明史案七十人被绞死,黄培诗案三百余人受牵连,还有一本诗集岸,竟然有七百人获罪。这是官方记载,而到底有多少人因此丧命,肯定远远不止。

归根到底,封建时代的“专制皇权”是一切的根源。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