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要给卫青的儿子封侯?封了之后又夺其爵位?
汉武帝为什么要给卫青的儿子封侯?封了之后又夺其爵位?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其实,在卫青还活着的时候,汉武帝就开始打击卫青后人了。
一开始,卫青是得到汉武帝极大宠爱的。卫青打了大胜仗,还没有班师回朝,汉武帝就高兴地把卫青的三个未成年的儿子封为侯。
要知道,当年曾和大臣们立过“白马之盟”,指出,如果一个人不是刘姓,就不能封王。如果一个人没有战功,就不能封侯。卫青的三个儿子,不但没有任何战功,而且还没有成年,汉武帝竟然就把他们封为侯,同时,每个人都是食邑1300户。
(卫青剧照)
卫青是个明白人,知道汉武帝封他三个未成年的儿子为侯,对他的儿子们并不是一件好事。于是一回来,他就推辞。说他的儿子们无功,不能封侯。但是汉武帝不听,一定要封。
不过,没过多久,汉武帝都开始打击卫青的儿子们了。
当然了,功臣的后代,很容易就养成纨绔子弟的作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官二代”。“官二代”行为不检点,作风浮浪,受到皇帝的惩罚,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卫青的儿子们所受到的处罚,似乎并不是“官二代”的那些作为。
在卫青的儿子们被封侯第八年的时候,汉武帝就以“矫制不害”的罪名。削夺了卫青大儿子卫伉的侯爵。
“矫制”就是假传圣旨,“不害”就是没有造成什么危害。那么,卫伉究竟假传了什么圣旨?假传圣旨本来是大害,怎么会没有造成危害呢?因此,这个罪名实际上是非常可疑的。更为可疑的是,史书上并没有给出理由。既然是“矫制”之罪,为什么却不给出个理由呢?因此这就很让人不理解了。更有可能是这个罪不值一说,要是说出来的话,让大家看明白了,对汉武帝的形象有损害
除了卫伉外,卫青的两个儿子卫登和卫不疑在卫青活着的时候,也遭到了打击。元鼎五年(112年),汉武帝夺了卫登和卫不疑的侯爵。
削夺卫登和卫不疑的理由,是“酎金不如法”,也就是说,献给朝廷的“酎金”,成色不足。
(汉武帝剧照)
如果说汉武帝打击卫伉,有些让人不明所以的话,他打击卫不疑和卫登,就明显是一种故意找茬了。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故意找茬打击卫青的儿子们呢?
我们知道,皇帝如果忌惮某个大臣,一般是这个大臣居功自傲。但是卫青恰恰相反,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不居功自傲。汉武帝封卫青的三个儿子为侯,而卫青加以拒绝,就是证明。
除此之外,卫青有一次得到了汉武帝一千的赐金,卫青当即把五百金赠送给了汉武帝最宠爱的王夫人。五百金是小事,但是这个行动,表明了卫青在讨好王夫人,也以此讨好汉武帝,这就是卫青不做大的证明。
另外,卫青也从来不“养士”。当时的“养士”之风很盛行,这是从战国末期传下来的一个传统。但是,当社会发展到汉朝这样一个大统一的朝代,依然还要“养士”的话,就很有嫌疑了。卫青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再加上他位高权重,因此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养士”。
可以说,一直到卫青去世,他都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也没遭到汉武帝的打击。这在汉武帝的手下,是相当不容易的。
(霍去病剧照)
那么,既然卫青那么谨小慎微,为什么汉武帝在卫青活着的时候,就亲自把他封给卫青儿子们的爵位给夺去了呢?
这实际上就是汉武帝的一种“驭臣之术”。他要对大臣随时保持一种高压的态势,让大臣任何时候,都不敢有非分之想。汉武帝任用过很多宰相,这些宰相都基本上都无一善终,就是一个证明。
毕竟卫青对于汉武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打击匈奴,还只能靠卫青,以及卫青的侄儿霍去病。汉武帝虽然忌惮卫青,却不敢把他给拿下。所以只能采用这样的办法,不断地对卫青进行敲打。
当卫青已经去世后,汉武帝对卫青家族就不客气了。尤其是在后来“巫蛊事件”发生后,卫青家族遭到了重大打击。《汉书》上说,“卫氏悉灭”。对这句话,后人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在“巫蛊之祸”中,卫青家族被汉武帝悉数杀光。有人认为说的是“巫蛊之祸”后,卫青家族的势力全没有了。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说明了汉武帝对卫青后人,给予了沉重的打击。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