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辅佐康熙登帝,两朝帝师为何不能安享晚年?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交流比较特殊的时期。西方传教士多有来华,进行传教活动。这些传教士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这些传教士当中,汤若望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代表人物。对中国来说,汤若望对文化交流以及科技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汤若望在中国的时间长达47年,对当时历法的发展和火炮的制作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汤若望在康熙、顺治小时候,都曾做过他们的老师,可以说是身为两代帝师的人物。但是,在康熙年间,汤若望却差点被处以凌迟之刑,这究竟是为何呢?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少年康熙》这部剧,在这部剧中,亲切的称呼汤若望为“玛法”,在满族的语言中,“玛法”的含义是爷爷。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康熙差点要杀了自己的汤爷爷呢?请容小编细细道来。
▲顺治帝剧照
汤若望出生与德国,1917年,26岁的汤若望经过一年多的航行,来到了厦门。来到这里的汤若望积极研究中国语言与文化,并且入乡随俗的着中国服装,积极融入中国的生活之中。1623年,汤若望带着整理好的欧洲物理天文书籍,以及一些天文仪器,来到了北京。之后的汤若望逐渐在明朝钦天监里任职,在研究天文历法,制作天文仪器的同时,传播天主教。明朝末年,受命令制造火炮,经过大概两年时间的努力,汤若望制作出20门火炮。虽然这20门火炮并没有改变明朝灭亡的结局。但却成为了汤若望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明朝灭亡后,汤若望继续生活在中国。清军入关之后,清王朝建立。汤若望明白如果想要如果想要完成自己的传教使命,必须有朝廷的支持。汤若望再次供职于清王朝。
▲汤若望人物画像
顺治七年,汤若望已经是清朝钦天监的监正。当时的顺治皇帝年仅13岁,他对汤若望的知识非常感兴趣,时常向汤若望请教,并任他做老师。顺治帝对汤若望非常信任。据记载,在1661年,顺治帝感染天花而病危,在最后时刻,顺治见了汤若望,向他询问关于继承人的问题。汤若望向顺治帝推荐了三皇子玄烨。他向顺治皇帝说,清王朝需要一位能够抵抗天灾的皇帝。天花在当时属于不治之症,汤若望说,天花人一生只会得一次,出过之后,这一生都不会再出天花。三阿哥感染天花痊愈,最起码一定不会再因天花而早夭。汤若望的支持也是康熙能够继承皇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康熙皇帝剧照
康熙年少登基,因汤若望的支持,以及康熙本人对天文历法算法等方面的喜欢,汤若望成为了康熙的老师之一。年幼的康熙皇帝,以“玛法”来称呼汤若望。在康熙尚且年幼之时,一些朝堂里不满汤若望的士大夫极力排斥汤若望,并且得到了当时鳌拜的支持。其中,杨光先是弹劾最激烈的人。杨光先也同样任职与钦天监,从事天文算法的研究。反对者矛头对向的首先就是,汤若望等人传播的天主教。斥责天主教是邪教,再加上当时一些传教士以欧洲为中心的傲慢与偏见,彻底的激化了矛盾。
▲明末清初传教士
杨光先等人再次奏书,指控汤若望妖言惑众、历法荒谬、潜谋造反三大罪状。最后,朝廷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整理,决定禁止天主教在中国传播,逮捕传教士,判处汤若望绞刑。当时的天相出现了汤若望所预测的彗星,再加上几天后,北京连续五天发生地震,也确实如汤若望所推测的相一致,指控汤若望的罪名有一项不成立了。当时的孝庄太后极力替汤若望开脱,最终汤若望免于一死。但当时的汤若望已经年过古稀,又遭遇几番牢狱之灾,事情发生没多久就病逝了。
▲传教士墓地
汤若望的事件,其实是当时新旧历法之间的较量。这场争斗从顺治年间开始,历经两朝帝王,最终以汤若望的性命为代价,证明了新历法更为准确,为这场历法之争暂时的落上了句点。康熙八年,康熙皇帝正式亲政,汤若望才彻底得到昭雪平反。康熙皇帝将汤若望葬在利玛窦墓旁,亲自写下祭文,刻在汤墓碑的背面。上书“鞠躬尽瘁,恤死报勤,国之盛典”,代表了康熙皇帝对这位远渡来华的传教士对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的评价。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