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隋文帝被皇后限制临幸宫女为何不废后?
杨坚建立,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的长期战乱。自黄巾起义以来,中原虽有西晋短暂统一,却仅仅十年之后便爆发了八王之乱,接踵而来的便是东晋和并立混乱动荡局面。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之后,凭借继承自北周的雄厚底蕴开创了“开皇之治”的小康社会,可谓一代明君。
然而这样一位集开国之君和盛世明主于一身的皇帝却极为惧内,也就是俗称的怕老婆。杨坚同皇后独孤伽罗感情深厚,曾共同立誓,要做到“无异生之子”,也就是不会出现庶出皇子。然而万年的隋文帝却在宫中还是宠幸了一位宫女,被独孤皇后问讯之后,带人乱棍打死。隋文帝杨坚因此愤恨纵马出宫,后来还是被大臣追赶劝说之后才返回宫中。据说当大臣们劝返皇帝之时,杨坚曾捶胸顿足悲叹道:“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然而即便如此,杨坚依旧没有把独孤皇后怎么样,夫妻二人继续保持和睦的关系。那么身为一代雄主的隋文帝杨坚,为何会如此惧内呢?
独孤皇后的父系出自权倾天下的关陇门阀
自从宇文泰迎接北魏孝武帝入关中,并建立西魏政权以来,由其一手搭建的关陇门阀集团就日益成为政权稳定的核心力量。此后宇文氏篡权自立,因其家族崇尚复兴周礼而将国号定为周,史称北周。北周继续延续了对关陇门阀的依赖,但权力的核心却日益缩小为宇文皇族宗亲手里,最终引发同样出身关陇的杨坚篡权成功。
独孤皇后身为关陇独孤家族嫡女,十四岁便嫁给了杨家杨坚。虽然杨家自身亦出自关陇门阀,但若论家族势力却绝对无法同独孤家族相提并论的。当时的独孤家族甚至可以和天下第一世家的清河崔氏联姻,可见传统世家对独孤家族地位的认可。
独孤皇后姐姐的夫家势力是拥立杨坚登基的嫡系
独孤伽罗并不是独孤信唯一的女儿,独孤信有三位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宇文皇族、隋文帝杨坚和同属关陇集团的李昞。虽然隋朝建立之时,宇文泰家族已经退出了政治舞台,但是同独孤家族有联姻关系的其他关陇家族却都是杨坚的支持者,并且其中有很大原因在于独孤皇后的身份原因。
凭借自身的父家和独孤家姐妹的夫家势力,杨坚能够迅速篡权并平定反对自己的三总管之乱。这也导致隋文帝不可能触动独孤皇后的身份地位了。
独孤皇后的母系出自闻名天下的山东望族
东汉以来,豪族崛起并日益成为把控朝局的重要政治力量,到了通常都是几世几公的大世家了。独孤皇后的母亲出自天下第一望族清河崔氏,这一家族自春秋时期便是齐国的贵族,到了西汉时期开始世居清河郡,并随着豪族势力的崛起而日益强大,到了南北朝时期俨然成为第一望族。
隋朝平定天下所依靠的是继承自北周的关陇门阀势力,但山东士族同样对隋朝统治非常重要。隋唐时期的顶级世家被称为五姓七宗,又称为五姓七望,这其中排名第一的便是清河崔氏。所以联结关陇与山东两大世家门阀的独孤皇后便成为隋朝驾驭治下士族臣子的中介,得罪了皇后等于同时得罪两大世家门阀,后果不堪设想。
独孤皇后母仪天下,隋文帝自知理亏
独孤皇后同隋文帝两人自幼便伉俪情深,相敬如宾。并且杨坚能够登顶帝位本身正是独孤氏的劝谏和谋划导致的。当隋朝建立之后,独孤伽罗虽然经常玉辇上殿,临朝听政,却从未招致杨坚的反对,反而极力欢迎。因为皇后虽为一介女流却常常是言之有理,点评朝政总能革除弊政。
隋朝开皇年间的朝堂之上,朝臣们将皇帝皇后并尊为二圣,可见独孤氏母仪天下之风深入人心。独孤伽罗声望极高,但却从不对自己亲族姑息养奸。皇后吸取了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训临朝听政之时常常严于律己,公平合理的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于自己的夫君也同样报以严苛的水准对待。而隋文帝自治皇后的做法并不算无理,而是自己理亏,便更不能对皇后怎样了。
临幸仇人之后,恐后患无穷
当初杨坚矫诏辅政之时,曾引发了三总管叛乱。虽然三总管与杨氏、独孤氏同属关陇门阀成员,但经历了数代宇文家族统治之后,关陇内部亦出现了你死我活的争斗,独孤皇后的父亲便是在争斗失败后死去的。当时的三总管均属于关陇集团的当权派,尤其是势力最大的尉迟迥,自然不能对关陇失势派上位坐视不管。尉迟迥甚至险些摧毁了杨坚的大计,不过终究还是平定了叛乱,建立了隋朝。
然而不知道是追思往事,还是年老多情,晚年的杨坚所临幸的那位宫女正是仇人尉迟迥的孙女。这还了得,当初杨坚可是和独孤皇后承诺不与他人生子的,更别说还是仇人之后,那要是有了后代继承了皇位,岂不是反而凌驾在自己这群隋朝开国功勋之上了。所以皇后对宫女尉迟氏处决也十分的干净利落。
正是因为独孤皇后除了在个人感情上要求严厉外,其他方面对隋文帝治理天下都有颇多益处,因而杨坚从心底就不会考虑如何去处置皇后,更别说其他朝代皇帝经常发生的废后了。独孤皇后死后的两年里,年迈的隋文帝还是放纵了自己,迷恋上了宣华和容华两位夫人,最终身体不支,病逝。
然而独孤皇后把自己对待夫君的要求延续到了子女身上,当她发现太子杨勇的作风并未满足自己的情感洁癖之后,遂开始影响隋文帝逐步重视眼力更加灵敏的,并最终引发了隋朝的更改储君的事件。由于独孤皇后在朝堂后宫均享有崇高的威望,这个会引发别朝动荡的大事就这么平稳的决定了。但独孤生前的这最后一次举措,却直接为隋朝二世而亡留下了隐患。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