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只是个大夫,却差点推翻了一个王朝
汉朝是非常强大的一个朝代,无论在科技上文化上军事上在当时都远远强于其他国家,在历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政治上崇尚儒家对民族影响非常巨大,自汉朝以后我们民族逐渐被称为汉族,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强大的王朝差点被一个人推翻,这个人就是张角。
东汉末年由于统治者昏庸贪图享乐导致国内政治混乱,外戚与宦官互相夺权朝堂之上乌烟瘴气,边疆不稳战事频发朝廷加重兵役赋税,再加上世家大族在地方权力太大盘剥百姓,导致底层的民众没有了活路,大汉王朝至此已经积弊太深。
张角本来是一名普通的大夫,有次进山采药遇到仙人授奇书《太平要求》随后修习,张角习成之后出山治病救人并根据《太平要求》创立太平道教,一边行医一边发展教众,通过自己的医术结合符水让病患服下治好了是自己的符水效果好道法高深,治不好怪别人心不够诚,一时间相信的人还真不少。哪些被压迫的穷苦大众终于找到信仰,追随他的信众迅速达到了数十万。他看大势已成便自称“大贤良师”在各地设立渠帅由他统一管理,为起义打好了基础。随后延续了数百年的汉朝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宗教形式的史称。
由张角主导的黄巾起义密谋了十数年声势相当浩大在中国历史上都少有,它遍布全国七州24郡,参与人数数十万计爆发之初势如破竹。由于起义是突然爆发朝廷的武装力量不足于应对这么大规模的暴乱,一开始的时候州府沦陷的特别快,本来朝廷是不重视这次起义的,汉朝讲究士农工商朝廷是看不上这些泥腿子的,虽然农民仅排在士族后面但是却是最没有文化的生活最艰苦的自然也就不会受到重视,令朝廷没想到的是参与人数竟然有这么多。有很多地方的守军根本就没有与黄巾军正面作战过,一听几万人来攻城了吓得都赶紧逃走了。
朝廷也是赶紧整备武装派遣卢植、皇甫嵩、朱儁兵分三路前去平叛,这样各地的守备军才算是找到主心骨,在他们的指挥下跟黄巾军展开了正面战斗,打着打着发现黄巾军也就那么回事就是仗着人多而已,于是局面开始焦灼起来。战争的转折点在于皇甫嵩的一把火,起初黄巾军势大朱儁败退与皇甫嵩被黄巾军围在长社,但是黄巾军首领不通兵法营寨扎在杂草丛生的地方,被皇甫嵩一把火给烧了黄巾军大败。从此黄巾军一蹶不振节节败退起义宣告失败。
这么厉害的起义仅仅数月就宣告失败,而造成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张角做错了这几件事。第一识人不明,没有看透唐周的心思错误的任用了唐周,密谋的起义被唐周告密,事情败露的张角只得提前仓促起义有很多事情准备不充分。如果没有没有唐周的告密那起义的爆发将范围更广更强烈,给朝廷反应的时间就更少,起义成功的机会就更大。
第二、没有大力发展有学之士,他所任用的将领官吏几乎都是农民出身没有文化,自然也不会治理地方带兵打仗,所以起义爆发之初势头非常强劲,但是由于人才不足只会依仗人数战力低下,没办法训练成有战力的部队,不会治理地方物资全靠掠夺不能自给自足,无根之水岂能长久。如果张角大力发展有学之士为信徒割地而据,一面发展治理地方一面笼络人心对抗汉朝步步蚕食,没有百姓支持的汉朝又能够支撑多久。
黄巾军渠帅波才形象
第三、对形势认识不足,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战略物资人才都在世家大族手中掌握着,大多数穷苦人出身的黄巾军跟这些士族有着很难调和的矛盾,张角不但没有想办法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反而放任他们对士族进行报复,把这些士族逼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这些士族跟政府军一起合作对黄巾军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如果说张角能够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争取到世家大族的支持或许会有不一样的。
第四、没有合理的对军队进行编制调度,导致各个地方的黄巾军队没有相应的联系各自为战,没有互相支援,甚至有些地方的行事已经背离了他们起义的初衷,本来是进行革命的军队到最后变成了土匪强盗,慢慢失去了百姓们的支持。如果张角能够合理的调度军队,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严格要求军队使各地军队齐心协力互通有无,就不会被各个击破直到失败。
如果张角起义的时候没有做错这些事,那起义失败的结局很有可能被改写,自然也就没有了孙权曹操三国鼎立的事了。张角起义失败并不令人意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农民起义有很多,但是真正成功的只有朱元璋一个,这些起义军大部分由普通农民组成缺乏足够的教育,目光短浅没有远见能获得短暂的胜利但一旦受挫就不能够长久。张角兄弟三个也都没有领兵的经验战争部署乱七八糟管理混乱,没有大局观念政权建立太过于粗略。这些个起义军一般都是受压迫太久起义之后只为报复哪些压迫他们的人,一朝得势便忘记了起义的初衷,不顾当前局势安于享乐,慢慢变得腐化为了利益甚至不惜互相残杀。
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对东汉的民生打击是相当巨大的。由于朝廷财政困难,起义失败后被俘虏的数十万黄巾军被朝廷全部坑杀,表面上是为了震慑不轨之徒,其实是实在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养俘虏。而且朝廷没有足够的钱财来扩充军备,为了平定黄巾军朝廷迫不得已下令各州郡自行招募,导致地方实力远远强于中央,形成了尾大甩不掉之势,对中央的统治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为以后的诸侯割据埋下了隐患,黄巾起义是汉朝灭亡的导火索。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