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_name}

{site_name}

🌜 搜索

曹操接回汉献帝后为什么要迁都 所谓洛阳破败是不是真的

历史故事 𝄐 0

  还不了解:曹操迁都的读者,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迎接天子汉献帝后,为什么选择将都城迁往许昌,其原因何在?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洛阳残破”为由,强迫献帝及文武百官迁都于许昌,即许都。

  迁都许昌,原因真在于“洛阳破败”吗?

  非也。

  洛阳,虽因董卓的一把大火,昔日繁华付诸一炬,但是它毕竟是东汉帝国百年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其政治地位不言而喻。

  当时多数士人,乃至是诸侯的心中,都有这么一个观念:占洛阳者为正统。这也正是为什么,后来曹丕代汉建魏要重新迁都洛阳的根本原因,因为洛阳才是正统。

image.png

  曹操迁都许昌,根本原因不在于“洛阳残破”。

  残破,对曹操来说不算什么,他要真相修缮洛阳,不出数月便可将它修缮,虽不能完全恢复洛阳往昔的繁华,但身为帝都的威严却尚可彰显。

  迁都,归根在于彼时的洛阳,曹操根本就守不住。

  当时的曹操并非是北方第一诸侯,只能说是北方比较有实力的一股诸侯势力,袁绍、、郭祀、李榷、张绣、吕布,都不比曹操弱上多少。

  以洛阳为中心,此时曹操若定都洛阳,北有袁绍、张扬,西有马腾、郭祀、李榷,南有,可以说洛阳在当时就是四战之地,根本就守不住。就算曹操守得住,他也需要时刻面临着四方诸侯的虎视眈眈,根本就不可能有安心发展的机会。

  不迁都,对曹操来说,别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恐怕没多几年,就会被耗死。

  因此,迁都是必然的。

  那为什么要迁都许昌呢?

  很简单,许昌既是曹操的大本营,也是当时曹操的势力范围中最合适定都的。

  对于曹操而言,定都许昌,对他的宏图霸业极其有帮助,因为许昌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优势。

  当时,曹操所占之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块“死地”,被几个当时实力最强悍的几大诸侯四面包围,强敌环伺,根本就没有逃跑的机会。

  北有诸侯第一人袁绍蠢蠢欲动,东有吕布、刘备等豪强虎视眈眈,东南部则是盘踞淮南的袁术,南部则被刘表荆州军所威胁,西南部张绣占据南阳,关中、洛阳地区散布着众多零零碎碎,实力不俗的反曹势力,如盘踞在长安的郭祀、李榷等。

image.png

  此时,对曹操而言,要想争霸,要想挟天子以令诸侯,首要做的就是一座能够让他在这危机四伏的四战之地存活的大本营,也就是东汉天子的居所。

  许昌,此时无疑就成为了曹操最佳选择。

  许昌,西部、南部和西北部皆为山地丘陵地区,西北背靠嵩山山脉,西部有石人山、白云山、伏牛山等山脉阻隔,南部有大别山、博山等山脉横亘,只有中部、东北为平原地区。对古代而言,许昌就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

  此时,已许昌为都城,曹操只需在后方稍布置些精兵,就可抵挡住后方诸侯的窥视。尔后,曹操便可集中兵力去防备和进攻他前面的敌人。

  除此,许昌与长安、洛阳自西向东连为一体,向北行二百余里即可直抵黄河,向西北经禹州、登封等地行三百余里便可直抵洛阳。与南阳又互为犄角,更为宛、洛东进必经通道。

  以此,选许都为都城,曹操既可远离四战之地,又不至于太过远离当时的政治中心。

  正如清代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所言:“自天下而言河南为适中之地,自河南而言许州又适中之地也。北限大河曾无溃溢之患,西控虎牢不乏山溪之阻,南通蔡、邓实包淮、汉之防,许亦形胜之区矣”许昌对曹操来说,就是天选之地。

image.png

  当然,曹操选许昌为都城,除了许昌具有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外,还在于许昌是东汉末年最为富庶的其中一块地区,能充分保障曹军的粮草供给。

  许昌在秦时,便已是鱼米之乡,农业、渔业、畜牧业都很是发达,在“小农经济”的封建时代,许昌至东汉末年已属于高度发达的大中城市,经济十分发达。

  此外,许昌的交通也极其便利,北临黄河,东接黄淮平原,南通江夏郡,西南与南阳盆地相望。这种地理优势极有利于曹军调配各方资源,赶赴前线。

  总的说,曹操迁都许昌,根本原因在于许昌是当时想要争霸天下的曹操的最佳选择,“进可攻,退可守”“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简直就是天选之地。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