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知道吗?为什么司马懿要假装中计?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面一出非常精彩的好戏,为了让退兵,假装很镇定的弹琴,以此来迷惑司马懿,让他以为城内还有很多士兵,让他放马过来,但其实司马懿当时也看穿了诸葛亮的计谋,可他最后还是选择了退兵,这是为何?明明知道城里没有什么人,为什么不继续往前?在司马懿临死的时候,终于说出了当时的真相。
关于诸葛亮的空城计想必大家一定很熟悉,从中我们也看到了他的神机妙算,人人都被他的才能折服。那么诸葛亮真的会算吗?能预测未来?仔细读过原著大家会发现,诸葛亮其实也是个人,只是他比常人博学罢了。诸葛亮有一个很擅长的能力,就是打心理战,不得不说他对他人的心理揣摩十分到位,能分析到每个人的弱点,并利用成为自己的致胜点。《三国演义里》的司马懿其实如诸葛亮一样聪明,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和他有关的事。
诸葛亮虽然厉害,但是在“北伐中原”和“”这两次对战中,司马懿狠狠地大败诸葛亮,诸葛亮也吃了不小的亏。这两次战争也充分展现了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但是那次“街亭之战”司马懿败了,真的是传说中的因为他多疑而退出的吗?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段历史,讲的是诸葛亮丢掉街亭后碰到了司马懿,那时司马懿带领着十多万军队要将诸葛亮包围起来。而此时的诸葛亮身边几乎没什么将士,面对司马懿的十万大军根本不可能面对面对战,就在大家都十分恐惧时,诸葛亮想到了一个计谋,大开城门,假装城内虽没什么人,但是个个镇定自若的样子,而诸葛亮本人带着小书童在城墙上悠闲自得的弹琴。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诸葛亮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利用他这个弱点来对抗司马懿的十万大军。
在司马懿开到街亭后,看到诸葛亮悠闲镇定的样子很吃惊,怀疑城内设有埋伏,从而不好亲易入城,后下令撤退。当不下对比感到不解时,他说诸葛亮行事向来谨慎,面对十万大军,没有胜仗把握的话他不可能这般淡定。之所以在城墙之上弹,是故意想让自己的军队上当,而后一举拿下。就这样本来会吃败仗的诸葛亮获胜了,“空城计”也从此让人们津津乐道。
在当时生性多疑的司马懿,竟然没派人去城内打听打听就退军,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对于这一点也有个多人猜疑。其实际上“空城计”是司马懿故意而为的,从他临终前的话语中我们不难得出其缘由。他那段话中的意思是,在给曹操当手下,不少人怀疑他司马懿心不专,想要造反。为此,司马懿也是时常担忧自己的命运。
魏国早就将司马懿视为可疑之人,但是诸葛亮在,除了他司马懿再无人能对抗了。所以那次“空城计”是他故意装的。因为诸葛亮除掉了,蜀国就彻底没什么好惧怕的了,而他司马懿这时也会被嫌弃,甚至可能会被除掉。司马懿其实是看破了“空城计”,只是不想说破让诸葛亮被捕,这样他也能保证自己的性命。
关于“空城计”的那段经历,事实证明司马懿是对的,如若当时他把诸葛亮除掉了,他自己也就没什么重用的可能了,不得不说司马懿的决定让人佩服。
历史上很多人都认为,就计谋来说,司马懿不如诸葛亮。因此司马懿才会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错失了一个除去诸葛亮,让曹魏灭掉蜀汉的机会。其实并非如此,司马懿其实当时早已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但是他为什么还是要退兵呢?
现在,让我们回到三国时期,从新看一下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街亭失守之后,司马懿又率领十五万大军接连打下三座城池。速度之快,将诸葛亮打的措手不及。当时位于西城的诸葛亮只带着两千五老弱残兵。于是诸葛亮只好使用了空城计。
当时就连司马懿的二儿子司马昭都识破的诸葛亮的计谋,司马懿怎么会看不出来呢,却非要说怕里面有埋伏,命令退兵。其实,就算城中真的有埋伏,当时,蜀军各方面都已经受到了重创,兵力连两万都没有。因此就算是中了埋伏,司马懿也是可以取胜的。
就算有些伤亡,然而这是除去诸葛亮的最好机会,只要诸葛亮一死,蜀国不久就会灭亡。然而,司马懿却没有这么做。司马懿之所以撤兵,是因为他并不想除去诸葛亮。假如诸葛亮一死,他们司马家就没了在曹魏存在下去的必要。
司马懿深深明白一个道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司马懿看似被曹魏重用,其实并不被曹家信任。曹操不信任他,曹丕同样不信任,之所以留着他是因为他还有用处。假如诸葛亮死了,蜀国亡了,那么他就再也没有了用处,曹家一定会除去他。
另一方面,司马懿的智谋并不比三国时期的任何一个谋士差,但是他却经常给人一种不如别人的感觉。那是因为,司马懿懂得隐藏自己的才华。他故意装出中计的样子退兵也是为了让别人相信他,其实他并没有什么过人的才能,一次让别人对自己放松警惕。
正因为如此,司马懿才能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安然的在曹魏走到了最后,取代了曹魏,统一了天下。假如司马懿没有野心,终于曹魏,曹操或许早就统一了天下。但是这是司马懿所不愿意看到的。
可以说,空城计那一次,司马懿与诸葛亮是互相成全,两人心中彼此心照不宣,所以诸葛亮才敢赌上一把。诸葛亮保住了城池,也保住了性命。而司马懿也因此让曹魏继续留着他,只等着羽翼丰满,时机成熟之后,就取代曹魏,统一天下。
然而,司马懿的儿子们对父亲的这种做法很是不解,一直因为这件事耿耿于怀。直到临死前,司马懿才说出真相。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