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如果听康有为的,杀了慈禧和荣禄,清朝有没有机会翻盘?
19世纪末,死气沉沉的大清朝暗流涌动,光绪颁布《定国是诏》,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不过此时的皇帝仅仅是一个傀儡,朝中大权都在慈禧手中,变法运动触及了慈禧等守旧派的利益,维新党派前途未卜,这些青年才俊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然而却没有看透清朝的政治内幕,慈禧、荣禄等才是掌握话语权的人,是大清真正的主人。
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能牢牢把持权力,都说满清误国,慈禧又做了什么让人如此愤恨?
想要搞清楚这些问题,还得看看慈禧的出身,慈禧家世显赫,位居满洲贵族之列,封建社会女人文化水平都不高,以至于后来慈禧下旨大多语意不同,还得专人润色才行,虽说文化素养不高,慈禧却十分擅长宫廷斗争。
慈禧掌权期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外国新势力的冲击下,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以自救,不过洋务运动搞了30多年,慈禧还不清楚“学堂”是何物,还是那套老作风,嘴上喊着进步,封建思想却没有任何改观,史料记载慈禧用膳动辄上百道菜,生活极为奢靡,对新事物也十分好奇,慈禧曾命人采购了一架,为了保护祖宗风水,竟用拖行,有这样的“老佛爷”,满清想不灭亡都难。
慈禧对外国的新奇玩意很感兴趣,起初也曾表示支持维新运动,不过当变法变到慈禧头上时,慈禧的个人利益受到冲击,因此处处阻碍,对于皇帝提出的措施一律不准,亲手将晚清推向了深渊。
当轰轰烈烈的变法遇到绊脚石的时候,这些“愤青”冒出了一个胆大的念头,谁阻挡就干掉谁,即便她是“老佛爷”,单凭这份胆色就值得尊敬,不过说归说,究竟该怎么干却犯了难,谭嗣同曾表示自己甘愿为变法牺牲,前去刺杀慈禧,说道:“方欲弃此躯而游于鸿蒙之外,复何不敢勇不敢说之有!”,以生命为代价推动变法进步,可谓勇者。
不过康有为认为此举不可行,最稳妥的还时策动部队帮忙,手握新军的袁世凯则成了他们的首要人选,康有为在维新派中说话十分有分量,大事都得康有为决定,还是谭嗣同自告奋勇,冒着风险联系袁世凯勤王,结果却被出卖,导致变法失败,谭嗣同等人英勇就义。
历史终究无法重来,不过却能大胆假设,如果当初能按谭嗣同的想法动手,会不会是另一种局面呢?戊戌变法是不是就能救亡满清呢?
谭嗣同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软弱文人,相反文才武略都远超康梁,同时广交好友,结交了许多武林中人,谭嗣同自身对十分痴迷,尤其仰慕古代名士,曾跟随友人学习剑术,谭嗣同一直带着一把七星剑,游历大江南北,沿途与天下豪杰交好,谭嗣同聪明绝顶,学习剑术突飞猛进,策划发动政变之前,就曾带剑面见袁世凯,强烈要求袁世凯效忠皇帝,守卫变法成果。
袁世凯见到谭嗣同佩剑而来,只能假意答应再作打算,随后就向慈禧透漏了风声,导致维新派前功尽弃,谭嗣同被抓以后,许多友人曾为其报仇,多次刺杀袁世凯没有结果,如果当初这些人能响应谭嗣同,一拥而上,至少比没有动手的机会要强,当然慈禧知道“围园杀后”的计划之后,也在身边安插了许多保镖。
再退一步来说,谭嗣同认识的都是江湖中人,武力不在一群太监之下,当然也有人会说,即便慈禧被杀,光绪也无法掌控局势,以维新派的能量无法与根深蒂固的守旧派对抗。
除了慈禧以外,荣禄也是守旧派的一名狠角色,袁世凯之所以选择“后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忌惮荣禄,荣禄是正白旗出身,从祖父那辈开始就身居将军职位,父亲、伯父等人都战死沙场,为国尽忠,靠着这层关系,荣禄入朝为官后,得到慈禧依仗,从步兵统领一路升至直隶总督。
说起荣禄的发家史,不得不提,甲午战争清朝惨败,几十年的努力付之一炬,清廷高层危机感加深,将李鸿章等人牢牢把控的汉军收回中央,这场交锋当中最得利的人便是荣禄了,荣禄出任直隶总督,创立武卫军,将兵马大权把持在手中,成了满洲贵族最得势之人。
虽说如此,荣禄自身却没有什么过人才能,比起李鸿章等人差远了,唯一的“功绩”就是在政变当中成功保护了慈禧的安全,同时镇压维新派,立下大功,随后在众人的支持下,荣禄“身兼将相,权倾举朝”,成了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当然也能看做是慈禧豢养的忠实打手,如果当时袁世凯做出了另一个决定,或许就没有荣禄的事情了。
政变时,康有为等人做好了万全准备,计划是9月20日,说服袁世凯带兵前去诛杀荣禄,随后取代荣禄的身份,同时由皇帝出面昭告天下,细数荣禄罪状,随后封锁皇宫,谭嗣同的武林友人前去拿下慈禧,这就是计划的大致内容,现在看来是否是维新派过于乐观了呢?这个计划究竟有没有可行性?
9139820228.jpg" alt="blob.jpg"/>
慈禧是在9月21日那天收到的消息,通过史料记载可以得知,政变前一天,慈禧并没有得到任何风声,如此说来如果袁世凯能准时出兵政变,是不是就能取得成功呢?光绪还会为自己的“冒失”付出软禁10年的代价嘛?
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一天,9月20日下午,袁世凯到达天津,随后天津方面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袁世凯完全可以出够风头以后,即刻前去面见荣禄,有充足的动手时间,至于面见荣禄的理由更好找,荣禄是慈禧左膀右臂,在天津无能能比,袁世凯作为下属拜访自然少不了。
袁世凯刚刚升职,培养了一批忠于自己的亲信士兵,足以与荣禄正面对抗,当然这也是维新派选择袁世凯的重要原因,袁世凯完全有下手的机会,按照维新派的计划,等到袁世凯收到皇帝密诏的时候,做好两手准备,一面用诏书逼迫荣禄屈服,另一面则带兵威胁,逼迫荣禄下野之后,袁世凯即刻接替他的职位。
旧时代通讯十分落后,当然也带来了一个便利就是容易封锁消息,袁世凯接替荣禄控制天津以后,在各个重要地点安插自己人,随后搭乘火车带兵进京,与京城内的光绪皇帝里应外合,光绪早就做好了部署,加上谭嗣同等人的帮助,袁世凯可以轻松地包围颐和园,接下来就是最危险,也最大快人心的时候了,谭嗣同等人组成的刺客群体出动,成功几率还是很大的。
整个事件最核心的便是如何除掉荣禄,拿掉守旧派的依仗,只有这样慈禧才成了光杆司令,等到这两个人一死,守旧派自然就散了,而人民百姓自然也会响应,晚清风起云涌,守旧派虽然操纵权势,但是得不到百姓支持,反观光绪,虽然势力弱小,但是好歹还是一国之君,朝中还是有忠于自己的大臣,变法运动得人心,光绪自然也就得了百姓们的支持。
慈禧虽说一手遮天,但是在那个摇摆不定的时代,人人都为了自己的安慰着想,慈禧得势才有人支持,一旦人死了,又怎会有人敢冒头跟皇帝对着干呢?守旧派的大臣都是精明人,倒向光绪十分正常。
说白了这就是政治博弈的阴暗面,胜利的人上台掌权,失败的人只能惨死倒下,巨大的风险伴随着同样的收益,当然敢做这些事的也不是一般人,很显然,袁世凯不是那样的人,维新党派的康有为也不是,政变之所以失败,除了这些外部原因以外,更多的是内部出了问题,一个缺乏行动力的组织只能算是团伙。
维新派高层,康梁没有刺杀的勇气,还选错了政治伙伴,袁世凯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两面派,一个唯利是图的政客,一切都以利益为出发点,民族大义对他来说都是空谈,他所考虑的就失败的代价,以及投靠哪一方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些都能从袁世凯的作风中看出来,思前想后,才有了告密的那一幕。
如果袁世凯能按照计划行事,荣禄还真不是他的对手,如果维新派早过慈禧动手,那么光绪成功的就会就能大大增加,历史就成了全新的篇章,话说到这里,也应该得到了一些启示,无论是维新派还是守旧派,终究都是内斗,清朝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则是外敌入侵。
维新变法失败之后,清朝进一步落败,各国列强看到机会,加紧侵略的步伐,慈禧被迫出逃,荣禄等人则被都在北京,随后几年,斗争四起,革命党派吸取教训,掀起刺杀黑暗时代,慈禧死后三年多,清朝宣告灭亡,一切都已烟消云散。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