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死后朱元璋重选选择继承人 朱元璋为什么不选择朱棣而是朱允炆
在明朝初期,有一个下落不明的皇帝,他就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本来应该是太子朱标即位,但无奈早逝,朱元璋只能重新选择“继承人”,那么朱元璋为何不选有能力的四子朱棣而选孙子朱允炆呢?
我们先了解下朱元璋的那些合法“继承人”。
朱元璋与马皇后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分别是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四子燕王朱棣、五子周王朱橚。除了五子周王朱橚只对医学感兴趣之外,其他四个儿子都在朝堂之上有一定的建树。
太子朱标性格温和、以仁待人,经常替自己的兄弟说好话,深得朱元璋的喜爱与重用,认为是可塑之才。
《明史》记载: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及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次子秦王朱樉倒是一位有勇无谋的主儿,之前屡犯错误,要不是太子朱标说情,朱元璋说不上怎样处罚他。赦免后的朱樉在征伐叛番中立下大功,而让朱元璋改变看法,而委以重任,手上的兵权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子晋王朱棡,这个儿子也不是一个让朱元璋省心的孩子,性格骄纵,经常做一些违法乱纪之事,要不是太子朱标说情,估计不知道死多少回了。但后来改了性情也得到朱元璋的重用。
四子燕王朱棣可以说是有勇有谋之人,立下的军功无数,因为燕王受封于北边,而多次的北征战事,让燕王收获了极高的人气,甚至可与太子朱标比拼。这对于老谋深算的朱元璋来讲,却未必是件好事,藩王人气过高,会对太子朱标的地位造成威胁。
我们了解后这四个皇子的情况之后,再来分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选有能力的朱棣继承皇位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首先,“名不正、言不顺”。
在古代在指定“继承人”时,一般是秉着“立嫡立长”的原则,朱标是长子,成为太子完全是理所应当之事。
在朱标死后,自然要从朱标的儿子中选择,而朱允炆作为皇长孙,自然也是最佳的顺位继承人。
而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即使不从孙子辈中选择“继承人”,从儿子中选择也落不到朱棣的头上,前面还有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如果选择朱棣做太子,手握兵权的老二和老三肯定不会同意,搞不好就会兄弟相残。
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这就是为何不选朱棣做“继承人”的原因之一。
其次,“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朱元璋坐稳天下后,可是下了“血本”,开创了“洪武之治”稳定民生,同时又朝廷中央改革、清理权臣,废除丞相一职,使权力集中化,可以说为子嗣“肃清”了明室发展道路的“阻碍”,真的是用心良苦。
《明史》记载:“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政,而吏、户、礼、兵、刑、工六尚书为曹官。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
战乱时期自然需要有勇有谋的人来打天下,而在朱元璋的治理下已经不需要像朱棣这样勇猛之人,而是需要仁慈、心怀民生的人来治理,才能使经济与民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选择皇孙朱允炆无疑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最佳人选。
所以朱元璋笃定地选择了朱允炆做“继承人”,只可惜他忽视了朱棣的野心,最后朱棣攻进皇城,朱允炆下落不明,成为唯一的一个失踪皇帝。
自己取而代之成为了第三任皇帝,不得不说朱元璋打天下行、坐天下也行,只是选择“继承人”的方面就考虑不够周全了。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