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奇耻:玩了一辈子鹰,竟被家雀儿啄瞎眼
孙权(生卒年:182年—252年5月21日。在位年:229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孙吴政权的建立者。他承袭了父亲孙坚、哥哥孙策艰辛创立的基业,在张昭、周瑜、吕蒙等辅佐下,先是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击败曹操,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随后,他又击败关羽,夺取荆州;卑躬屈膝服事曹丕,换取了曹魏暂时旁观,在猇亭之战中,击败刘备;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229年,孙权登基称帝,国号吴。此时的孙权,可谓纵横江湖,事业有成。以至一世枭雄曹操都不禁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千余年后的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也仰天长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刘备去世后,实际执掌朝政。他按照自己“隆中对”时的既定方针,坚定地奉行“联吴抗魏”的政策,与孙吴修好。然后多次北伐,意图夺取中原,兴复汉室!
对孙权而言,他自然不满足于仅偏安江南一隅,称孤称帝;逐鹿中原,混一华夏,当是孙权毕生最大的心愿!因而,他对蜀汉使者邓芝所说的“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之辞,或许不过是言不由衷的掩饰之辞;而心直口快的邓芝毫不留情地戳穿了他的虚伪:“
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
经过数次或与蜀汉配合,东西并进攻击曹魏;或单独兴兵进攻曹魏,皆无功而返的挫折;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费祎基本放弃诸葛亮北伐大业,转而推行防御、守成为主的方针,迫使孙权心急如焚地寻找新的得力同盟者。
恰在此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渊,主动向孙权伸出了橄榄枝。主动投诚的公孙渊,或使孙权颇有“久旱逢甘霖”之感。在统一华夏伟大梦想即将实现的巨大引诱下,聪明一世的孙权,不顾张昭等人的提醒和劝谏,稀里糊涂地被公孙渊“套路”了。
公孙渊的爷爷公孙度,虽出身卑微,却利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之机,割据辽东。俨然成为辽东王:“
立汉二祖庙,承制设坛墠于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治兵,乘鸾路,九旒,旄头羽骑。
建安九年(204年),公孙度死后,子公孙康袭位。其时曹操虽消灭袁绍集团;建安十二年,曹操又亲率大军征灭乌丸。但对辽东的公孙氏,仍有鞭长莫及之感,不得不实行羁縻之策,事实上承认了公孙氏的“独立”地位。
公孙康死,子晃、渊皆幼,众臣拥立公孙康弟公孙恭为辽东太守。曹丕虽称帝,因仍无力劳师远征辽东,只好沿袭曹操时的羁縻之策,拜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假节、平郭侯。
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渊成年后,胁夺公孙恭之位。魏明帝循例拜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公孙氏盘踞的辽东,俨然成为“国中之国”!
为博取更大的利益,首鼠两端的公孙渊开始在魏、吴二国间进行政治投机。他虽接受魏授予的官爵,又遣使南通孙权,往来赂遗。痛斥曹魏苛刻待己:“
今魏家不能采录忠善,褒功臣之后,乃令谗讹得行其志,……猥兴州兵,图害臣郡。
”同时,极力吹捧奉承孙权:“伏惟陛下德不再出,时不世遇。”甚至建议孙权早定天下:“
诚原神谟早定洪业,奋六师之势,收河、洛之地,为圣代宗。天下幸甚!
纵使孙权一世枭雄,在公孙渊不遗余力的“忽悠”下,也飘飘然不辨真假了。“
朕之得此,何喜如之!虽汤遇伊尹,周获吕望,……方之今日,岂复是过?普天一统,于是定矣。
”他不顾张昭等人的劝谏,决定对公孙渊大加封赏:封公孙渊为燕王,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等率兵万人,携带金宝珍货、九锡等,前往辽东,封授公孙渊。
孙权甚至因为此事,与重臣张昭彻底闹翻:“
权与相反覆,昭意弥切。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昭曰:‘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于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横流。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然卒遣弥、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
对公孙渊这种政治投机者来说,他绝对不会将宝全压在孙吴一方。经过一番权衡利弊,“
恐权远,不可恃,且贪货物
”,他又“翻脸”,重新投靠曹魏。他奉献给曹魏的“投名状”,就是将孙吴使者张弥、许晏等悉数斩首,将其首级送至曹魏京师洛阳。
在给魏明帝的奏表中,公孙渊“慷慨激昂”地向魏明帝表示:“
臣门户受恩,实深实重,自臣承摄即事以来,连被荣宠,殊特无量,分当陨越,竭力致死。
”公孙渊还恬不知耻将他此前与孙吴串通,受孙吴封赏的行为,自诩为“甘言厚礼,以诱吴贼”。并洋洋自得的向魏明帝汇报了自己“诱贼”的辉煌“战果”:除张弥、许晏的首级外,“
斩首三百余级,被创赴水没溺者可二百余人,其散走山谷,来归降及藏窜饥饿死者,不在数中。得银印、铜印、兵器、资货,不可胜数。
”魏明帝虽心知肚明公孙渊所作所为,但还是“论功行赏”,拜公孙渊为大,封乐浪公,持节、领郡如故。
自视甚高的孙权,却被公孙渊这宵小之徒以如此卑鄙无耻的手法,结结实实地坑了一把!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老羞成怒,誓言与此贼不死不休,誓不两立:“
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不自载鼠子头以掷于海,无颜复临万国。
”在大臣们极力劝谏下,孙权才勉强咽下了这口窝囊气。
恰如老话所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公孙渊虽巧舌如簧,先蒙骗孙权,继而蒙骗曹叡,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似乎成为人生赢家。但随着曹魏国力的增强,自然不会允许辽东这个“国中之国”的存在。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年),“遣幽州刺史毌丘俭等赍玺书徵渊”。
在名利场中摸爬滚打一辈子的公孙渊,深知这套明升暗降、名予实夺手法的厉害,遂与曹魏兵戎相见,与俭等战辽隧(今辽宁省海城市一带)。俭败还。渊自立为燕王,派使者授鲜卑单于玺,诱鲜卑侵扰北方。
直至此时,公孙渊首鼠两端的本性依然不改:他一面遣使至吴谢罪,乞求出兵援救;一面给魏明帝上奏,历陈祖、父和自己对曹魏的忠诚与功绩,“守死善道,忠至义尽,为九州表。”希冀曹魏保持自己的禄位。
孙权最初虽欲斩公孙渊使者泄愤,后虽基于国家利益,“勒兵大出”,为公孙渊声援。孙权还信誓旦旦地表示:“
必与弟同休戚,共存亡,虽陨于中原,吾所甘心也。
”但纯粹是做做样子而已。因为在公孙渊集团被司马懿所率魏军围困、覆灭的过程中,我们没有见到孙吴或自陆路,或自海路给予公孙渊丝毫的真实援助。
孙权之所以不顾以张昭为首的众臣僚的极力劝谏,甚至甘冒与张昭等撕破脸皮彻底闹翻的风险,给予公孙渊极高规格的封赏,除孙权自恃纵横江湖多年,阅历无数;加之自视甚高、刚愎自用帝王本性使然外,或更与孙权谋划与盘踞辽东的公孙渊南北呼应,夹击曹魏,进而实现一统华夏的伟大战略,密切相关。或许正是这一宏伟战略的愿景,使孙权利令智昏,竟将遣使封赏的潜在风险,自动归零;对公孙渊政治操守的评估,予以满分!以至于酿成使团被公孙渊“团灭”的惨剧,成为公孙渊向曹魏邀功请赏的口实,这可真是孙权平生唯一的奇耻大辱!公孙渊首鼠两端的做派,却也因颇吻合古往今来很多国人奉行的“中国式聪明”,而大行其道。奉劝有此念头和做派的人:小心象公孙渊那样,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