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海瑞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年事已高最后病死在任上
作为社会管理环节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官吏在历史上的作用实在太大了。
然而,人吃五谷、生百病,都是一枚肉身,不可能完美无缺。老百姓评价皇帝,有明、昏、暴之说。老百姓评价各级官吏,当然也会根据每个人的表现、作为、成就,区分出清、廉、贪等等。
要说历史上有名的贪官,和珅、、蔡京等人绝对上榜了。他们以权谋私、富可敌国,老百姓恨得牙根痒痒,想把他们剁成肉泥。
而历史上同样有很多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好官员,老百姓恨不得把他们顶在头上。
要说到历史上的著名清官,“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名臣于谦;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包拯;被康熙帝誉为“今时清官第一”的等等,都留下了感人肺腑的佳话。
当然,海瑞也是一个让我们不得不仰视的好官员。因其刚直和对贪污腐败的痛恨,海瑞被世人誉为“海青天”。
他在任期间一心奉公、政绩卓著。那么,历史上的海瑞最后是什么结局呢?
海瑞的先祖原本居住在福建,后来迁居,之后又南下来到海南岛,在此安家落户。正德八年(1514年),海瑞出生于海南琼山,也就是今天的海口市一带。海瑞的曾祖父曾担任广州卫指挥,官居正四品;祖父则在福建的松溪县当了知县;他的叔叔曾是四川道监察御史;他父亲虽然是没有官职的“廪生”(地方政府提供膳食的生员,相当于后备官员吧),但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虽不是名门望族,但海瑞多少算得上是官员世家了。
海瑞出生不久,父亲便撒手人寰。在母亲的呵护下,海瑞度过了童年时光。母亲坚强的性格、勤劳的品质、真善的作风深深影响着海瑞,他从小养成了勤学善思、刚正不阿的性格。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乡试中有一道治理海南社会的命题。海瑞思路清晰,剖析入理,建议得当,因此考中举人。
然而,此后的两次会试,海瑞均告失败。
再考功名失败,海瑞被安排到福建南平县当了一名老师。
从教八年之后,命运给海瑞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他提拔为浙江淳安县的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在知县任上,海瑞的生活十分简朴。
嘉靖皇帝是一位很有意思的人物,他执政后期二十多年不上朝,崇信道教,迷信方术,主张无为而治,并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来“修仙”。他还大兴土木,营造宫苑,耗费大量民力财力。
当时,许多大臣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但有人敢上书直谏,嘉靖必然重罚。进士杨爵就因为皇帝不上朝理政而上疏极谏,结果被投入诏狱长达八年;直臣杨最因为批评皇帝不理朝政,结果被乱棍打死。
自然没有人敢向皇帝提意见了。
耿直是人的本性,忠诚是人的品质。海瑞觉得人有错就得改,包括君王。他更觉得为官要说实话,即使身死也不能对皇帝的过错视而不见。他准备给嘉靖直言进谏。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海瑞呈上《治安疏》,对嘉靖帝的行为及其危害做了深刻批判。
又来了一个驳皇帝面子的,嘉靖大怒,拍案而起,下令马上捉拿海瑞,不要让他逃跑。
人的霸道总和柔弱相伴而生。皇帝气急败坏,太监黄锦出来说话了。
因为正直,海瑞一向被人们视作愚钝之人。我听说他上书之前,就已经料到自己的结局。他提前给自己准备好了棺材,和妻子道别,将僮仆遣散。他应该是不会逃跑的。
舌头是一把刀子,它可以杀人。舌头是一根稻草,它也可以救人。太监黄锦的这一番话救了海瑞一命。嘉靖帝心有所动。“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
海瑞的命留下了,但是等待他的还是牢狱之灾。嘉靖帝还是将海瑞关进诏狱。就连替他求情的户部司务何以也被抓进诏狱,施以一百杖刑。
好人总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时候,重臣徐阶等人又力保海瑞,他的性命得以延续。
不久,嘉靖去世,儿子朱载坖(隆庆)继位。海瑞获释,并官复原职。
隆庆三年(1570年),因为海瑞清正廉洁,被任命为正四品右佥都御史。所谓佥都御史,就是“职责纠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海瑞上任后的主要任务,便是巡查江南。一时间,地方不少贪官因为畏惧海瑞,纷纷请辞。
然而,隆庆英年早逝,继位的年幼。万历的老师张居正主持朝政,他不喜欢海瑞。海瑞因此被边缘化。
张居正去世后,万历帝想用海瑞。但海瑞年事已高,终于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病逝在任上。
海瑞无子,佥都御史王用汲负责办理丧事。看见海瑞破烂的生活用具,他禁不住泪如雨下。听说海瑞死了,金陵的百姓停市哀悼。海瑞魂归故里时,穿着白色丧服的送葬者拥满了两岸,而哭者百里不绝。
一个好人走了,他的名声却永远留了下来。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