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_name}

{site_name}

🌜 搜索

世界正处于一个低社交的时代,这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历史故事 𝄐 0

  我们似乎正活在一个低社交的时代。不知道跟别人说些什么,也没什么动力去结识新朋友。觉得维持关系非常累、非常麻烦,交流或闲聊都特别费神,有那时间宁愿在家里刷刷剧、上上网。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以前,一个人待着会特别闷,就想跟朋友待在一起;现在,只想有些时间,能一个人静静发呆,不想动、不想说话、不想费劲去展现自己和交际……

  这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不妨开宗明义:人究竟需不需要社交?能否完全不需要社交而活着?

  答案也非常简单:需要。不能。

  我在总是容易想太多,怎么办?中讲到:心理学里有一个假说,叫做“社会大脑”:这个假说认为,人类的大脑会不断地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调整自身,使其向着“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方向进化。

  比如: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类跟有生命的对象互动时,大脑前额叶皮层中有一条通路会被激活;反之,跟无生命物体互动时,这一通路则保持静默。(Ninomiya et al.,2020)

  这表示: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会对“人类的反馈”更加敏感。

  这一现象在其他哺乳类动物(猴子)的身上也同样存在。这说明:对于哺乳类动物而言,群居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群居,是一件非常重要、值得专门开辟一个“功能”的事情。

  因此,在大多数需求模型中,积极的社交反馈,都是一项最基本的需求,跟食物、睡眠、稳定性是并驾齐驱的。一旦缺乏,就会造成内部的平衡态失调。(Cacioppo J et al.,2014)

  比如:2020年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长时间缺乏跟其他人进行社交时,会在大脑中引起跟饥渴非常相似的反应,亦即焦虑、不安、恐慌,以及对有效的社交线索的渴求。(Li【【微信】】.,2020)

  所以,如果你长时间奔波在公司和家里的两点一线上,每天就是上班工作、下班宅家,缺乏有效的社交,那你实际上就是在“饿着”自己的大脑。

  久而久之会怎么样呢?可能会导致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失调,从而导致更难自主地产生多巴胺,更需要依赖于外在的刺激和反馈——亦即比如游戏、综艺、影视剧、信息流,亦即各种能够短期刺激的娱乐。

  所以,有句话叫做“宅着宅着,人就废了”,也许是有一点道理的。

image.png

  不社交,真的就这么可怕吗?

  其实也不是。我们应该把“不社交”分成两种:不想社交,跟不能社交。

  前者是只需要轻度的社交,不希望把太多的时间、精力花在社交上,主动选择了“不社交”;而后者是存在社交需求,但因为种种原因(比如社交恐惧、社交焦虑),难以跟别人进行有效的社交,导致社交需求得不到满足。

  他们分别对应着心理学中的两个术语:独处(Stay alone)和孤独(Loneliness)。

  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有研究表明:有意选择的独处可以获得宁静和恢复活力,但被迫的社交隔离会引发大脑的抗拒。(Nguyen T et al.,2018;Thuy-【【微信】】.,2019)

  因此,前面讲的缺乏社交所导致的问题,其实针对的,应该是后者,也就是孤独。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那其实问题不大——你完全可以从独处中,获得更宁静的心境,更有序的思维,以及更富有创造力的想法。

  什么样的人可能会更喜欢独处呢?最简单的,就是性格偏内向的人。

  为什么呢?因为内向者有一个特征,就是对多巴胺的阈值较低。因此,当来自外界的信息过多时,他们会特别容易感到疲惫和“超负荷”。

  亦即,对他们来说,社交是一件高成本、低收益的事情。一方面,它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脑力去行动;另一方面,他们又特别容易被外界的刺激和反馈打乱心境,破坏平稳的生活状态。

  对于内向者而言,从独处中获取能量、整理思维,跟自己对话,间或有几个知心朋友,能够满足轻度的社交,才是一个理想的生活状态。

image.png

  另一种可能是:你可能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2016年,一项发表在《英国心理学杂志》的研究表明:更聪明的人会更加倾向于独处。他们针对18岁~28岁的成年人,抽取了1.5万例样本,发现:在学业、工作上表现更好的人,在独处时会报告更高的满意度。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独处的人一定更聪明,也不意味着喜欢群居、社交的人更不聪明——不要这样机械地解读喔。我们要关心的,是它背后可能的原因。

  研究者认为:更聪明的人往往意味着更高的适应能力,因此他们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会更少。也就是说:对大多数人来说,“独处”是一件需要去适应的事情。但是更聪明的人,更容易从这种独处的环境中尽快适应、找到乐趣。

  另一方面,聪明的人拥有更高的能力去独立解决问题,对社交支持的需求会更低。因而,他们天生就不太需要强社交。

  从常识上来想也很好理解:聪明的人本身就是人群的异数,因此会有一些特立独行的观念和想法,从而会更加难以融于大众的圈子。因此,与其让他们花费精力去融入和适应,不如保持适度的独处,以便更好地发挥才能。

  对这些人而言,一个好的环境,可能是一个大家彼此间不需要付出太多精力去维护关系,可以更加直接地进行沟通、交换想法、碰撞点子的环境。

  所以,我常常说:不合群并不是一种错。当你感到“不合群”时,也许只是因为你需要一个更高层级,能更好适应你、容纳你的群体。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