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_name}

{site_name}

🌜 搜索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简介

历史故事 𝄐 0

束星北(1907年10月1日—1983年10月30日),江苏扬州市人。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雷达之父”。

1913 -1914年,束星北先生入故乡头桥安帖念四圩私塾读书;1916年,入江都县大桥镇小学读书;1919-1921年9月,入泰州明德中学;1924年7月,转入镇江润州中学高中部就读,后求学于杭州之江大学、济南齐鲁大学;1926年4月,自费赴美留学,先后在堪萨斯州拜克大学、旧金山加州大学、柏林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31年9月回国后,先后在南京中央军官学校、浙江大学、暨南大学、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任教;1978年5月,束星北被青岛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聘为研究员;1983年10月30日凌晨3时,因患老慢支和肺心病,病逝于青岛。

束星北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与科学研究,有深厚的数学物理基础,讲课富有思想性和启发性,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物理人才,是中国早期从事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研究的物理学家之一,后转向气象科学研究。晚年,为开创中国海洋物理研究做出了贡献。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束星北先生于清光绪卅三年(农历丁未年八月二十四日,公元1907年10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九帖洲开沙念四圩(即今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安帖村四圩组13号“束家老宅”)。

1913 -1914年,束星北先生入故乡头桥安帖念四圩私塾读书,受其伯父同科秀才魏楚翘启蒙。

1916年,入江都县大桥镇小学读书。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简介

1919-1921年9月,入泰州明德中学。

1924年7月,转入镇江润州中学高中部就读。9月,求学于杭州之江大学。

1925年9月,求学于济南齐鲁大学(现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

出国留学

1926年4月,自费赴美留学,入堪萨斯州拜克大学物理系三年级。

1927年2月,转到旧金山加州大学学习;7月,经日本、朝鲜、莫斯科、华沙,去欧洲游历,在爱因斯坦任教的柏林大学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当了一段时间研究助手。

1928年10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师从理论物理学家E.T.惠特克(Whittaker)和C.G.达尔文(Darwine r)。

1930年1月,获硕士学位,随后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

1930年9月,返美进麻省理工学院,师从D.J.思特罗克教授(Struik),任研究助教,并继续研究生学习。

1931年5月,再获理学硕士学位。

回国任教

1931年9月回国探亲,是年与葛楚华女士结婚。

时值“九一八”事变,国难当头,束星北先生投笔从戎,于1932年1月受聘于南京中央军官学校,任物理教官。

1932年7月,因触犯蒋介石于离去南京中央军官学校;9月,受聘于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简介

1933年,研究广义相对论。

1935年7月,物理系全体师生因反对校长独断专行,离校;8月,束星北到上海任暨南大学教授兼数学系主任,并兼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

1936年4月,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后,聘请原物理系全体教师、技工回校,束星北也于1936年8月回浙江大学,翌年升为教授。

抗战期间,他随校到贵州遵义、湄潭。其间1944年10月-1945年9月,曾被借聘到重庆军令部技术室任技术顾问一年。

1945年春,领导研制成功中国首部雷达。8月,做《理论学术报告》。

1946年,随校复员回杭州,此后曾兼任齐鲁大学和之江大学教授。

1952年,因院系调整,到青岛山东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并转向大气动力学研究。当年,山东大学成立海洋系,物理系气象组转入海洋系,束星北任海洋系气象研究室主任。

错误批判

1955年,在“肃反”运动中受停职审查,审查结论为没有反革命历史问题,公开宣布取消政治嫌疑。

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又因对肃反中的错误做法提出坦率批评并提出遵守法制问题受到批判。

1958年10月,束星北被错定为“极右分子”和“历史反革命分子”,开除公职,“管制劳动”三年的处分。

1960年,束星北转到青岛医学院任教员,继续管制劳动。

1964年8月,向有关组织提出研究核武器要求。

1965年,撤消管制。同年,完成中国首部《狭义相对论》。

1978年5月,束星北被青岛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开展海洋物理研究。

1979年春,参加中国首枚洲际弹道导弹试验;同年,束星北得到彻底平反,完全恢复名誉。

晚年经历

1981年起,束星北先后当选为山东省和青岛市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1983年1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简介

1983年10月30日凌晨3时,束星北先生因患老慢支和肺心病,病逝于青岛。在他病重期间,觉得自己虽七十多岁,但大脑仍跟二三十岁一般,要求捐献出自己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束先生家属按其遗愿,向有关单位递交了“遗体捐赠申请书”,并完成了遗体交接工作。

这期间,青岛医学院各级领导班子都在“大换血”,束星北遗体就被遗忘了。半年以后,有人突然想起束星北,遣人去看时发现遗体已腐烂不堪。有关领导见遗体非但不能解剖,连标本价值也失掉了,便遣了两个学生将其送到医学院院后的“舍林子”里埋掉。去“舍林子”须走医学院的正门,这样一来就得绕一个很大的圈子,两个大学生在处理遗体时,为了省事,他们趁着没有人注意的功夫,就近将束星北的遗体草草地埋葬在学校篮球场旁边的双杠下面。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