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_name}

{site_name}

🌜 搜索

成大心:春秋最强少年将军,十五岁力敌晋国大将

历史故事 𝄐 0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经常为一己私利而互相攻伐,结果大国常常吞并小国,最后导致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春秋时期,中原的晋国势力庞大,南方的楚国日渐崛起,这两大强国为了争霸就难免会发生“激情碰撞”。在晋楚的城濮之战中,楚国的一位十五岁少年尽显英雄本色,一人力敌晋国大将,并带人从数万晋兵手里救出了楚国不少兵将,打得数万晋兵大败。此人堪称春秋最强少年将军。

632年,晋国与楚国之间爆发了争夺霸主的一战——城濮之战。城濮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一次战役,整个战役以楚国惨败告终,而晋文公也通过这次战争的胜利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当时楚国发动了四万多人前去讨伐晋国,而晋国也出动了三万多人的大军;双方所派出的战将阵容也非常豪华:晋国元帅为先轸,大将有赵衰、栾枝、胥臣、祁瞒;楚国元帅为成得臣,大将有斗越椒、斗勃、斗宜申。这些都是春秋时期的名将,个个武艺高强,战斗力惊人。值得一提的是,楚帅成得臣的儿子成大心也随军出征了,并且成了楚军中不多的亮点。

成大心:春秋最强少年将军,十五岁力敌晋国大将

当时成大心只有十五岁,没有名气,但是他继承了父亲成得臣的勇猛,战斗力爆棚。成大心手使一条方天画戟,有万夫不当之勇,同时胆识过人。晋楚交战以后,晋文公采取了“退避三舍”的战略方针,兵退九十里。晋文公此举既报了当年楚国之恩,又运用了骄兵之计,真可谓一箭双雕。晋国主帅先轸于是也顺水推舟,故意让晋军诈败从而诱楚军深入,并设下埋伏准备一举击溃楚军。结果一心求胜的楚主帅成得臣真的冒进贪功,从而惨败。关键时刻,成得臣之子成大心挺身而出,救了楚军,挽救了不少损失。

话说成大心随大军出征,只带了手下亲兵六百人出战,并且一战成名。先轸诈败,成得臣命全军乘胜追击。十五岁的成大心手拿画戟一马当先,晋国大将祁瞒见其年小,非常轻视,拿着刀就直奔成大心。祁瞒是晋国人,同时也是仅次于勇将栾枝、胥臣楚等人的猛将。祁瞒以为自己可以一刀轻松解决成大心,结果两人打了二十回合不分胜负。春秋时期,还没有几个少年大将可以像十五岁的成大心这样与敌国猛将战平的战例,由此可见成大心的勇猛,堪称春秋时期最强少年将军。楚将斗越椒又趁机一箭射掉祁瞒的盔缨,随后又射倒晋军帅旗。晋兵顿时大乱,成得臣等人率领全军追着晋军打。

成大心:春秋最强少年将军,十五岁力敌晋国大将

就这样,楚军落入了先轸设计好的埋伏圈,掉进巨坑的楚军瞬间溃败,整个画面惨不忍睹。三万多晋兵合力歼灭了楚国的左右两军。成得臣、斗越椒及楚军陷入了混战之中,由于楚军非常被动,因此局面对楚兵不利,突围成了楚军的唯一出路。但是突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被敌人包围的楚军根本不是想冲出去就可以轻易冲出重围的。关键时刻,十五岁的成大心站了出来。据《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回与第四十一回描写道:“小将军成大心一枝画戟,神出鬼没,率领宗兵六百人,无不一以当百,保护其父得臣,拼命杀出重围。不见斗越椒,复翻身杀入……两个遂合做一处,各奋神威,复救出许多楚军,溃围而出。”寥寥可数的几句话,把成大心的勇猛描写得淋漓尽致。

成大心:春秋最强少年将军,十五岁力敌晋国大将

当时楚军被分割成数个部分,处于混乱局面。而三万多晋兵属于合围之势,且以逸待劳。在这种情况下,一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年将军只带着六百人成功突围,不但救出了父亲成得臣,而且还再次杀去敌军救出了斗越椒,后来两人又合力救出了不少楚军。根据史料记载,这一战后,四万多楚军损失了百分之三十左右,保存了六、七成的实力。换句话说,不是成大心的几番厮杀拼斗,楚军的伤亡会更多。

在当时的情况下,成大心带着六百人,从数万晋军之中杀进杀出,不但来去自如,而且还成功地救出了不少楚军、楚将,由此可见成大心过人的胆识与极强的战斗力。可以假设一下,在我军士气低落的时候,加上又落入了几万敌人的陷阱包围之中,同时己方只有六百人;面对这种不利的局面想要成功突围都难,更别说救人了。这种难解的问题连名将都很难办到,可是一位十五岁的少年将军成大心却办到了,可见他的英勇非比寻常。不难想象当时的成大心就像长坂坡的一样,带着麾下六百人奋不顾身地冲向数万晋兵,并挥舞手中的画戟杀得几万敌人四散奔逃,这才救下了被困的楚兵、楚将。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