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流传千年的上朝工具笏板会被清朝抛弃呢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在很多讲述古代历史的影视剧中,尤其是关于唐朝、宋朝等历史的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文武百官整齐的分列在朝堂两边,每人手中端着一块板子,而且还总是盯着这块板子。但在清朝的史料中,这块木板消失了。
官员上朝手里拿的木板学名叫做笏[hù]板,有时候人们也会根据它的材质、用途等把它称为玉板或者朝板。为什么流传千年的上朝工具笏板在清朝被抛弃了呢?这块板子有什么用处呢?
根据相关历史记载这个笏板在几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已经在使用了,在一开始的时候,笏板并不是官员特殊使用的,几乎每个百姓家里都有笏板,因为那时候人们还没有发明纸,这个种板子就代替纸张的地位。
百官在上朝前把将要在朝堂上向皇帝汇报的工作要点记录在笏板上,以防止疏漏,或有所遗忘导致奏报时吞吞吐吐,这在古时候是对皇帝大不敬的,也就跟现在的“小抄”差不多一个意思;还有在上朝时,将皇帝下达的命令记录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这个作用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读书或者开会时用到的笔记本。它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大臣们在上朝的时候双手举笏,用以遮挡自己的面部,从而来彰显龙威。笏板是有一定的规格和级别划分的,不是说所有人都可以用同样的笏板。
笏板的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由玉石、象牙、竹子制成,不同材质的笏板象征着不同的等级身份。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
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笏板作为“备忘簿”和区分官位高低的标志。它从夏朝起,一直用到明末为止,共延续了三千多年之久,直到清代,因为嫌麻烦才被废除,可谓渊远流长了。
原本代表权力地位光宗耀祖的笏板,却在清朝出现了个大逆转。满族人是个顶个的真汉子,握剑策马又扬鞭,多出来的笏板难道要用嘴叼着?所以从清朝开始,笏板便被废弃不用,自此辉煌了无数个王朝的笏板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也就成为了古董!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