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之子刘谌为什么会自杀?
之子刘谌为什么会自杀?下面历史记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263年,邓艾偷渡阴平突然出现在江油,江油守军马邈投降。刘禅急忙派镇守绵竹。结果诸葛瞻兵败绵竹,邓艾大军直达成都城下,后主刘禅接受谯周的建议投降邓艾。刘禅决定投降的时候,他的儿子北地王刘谌则坚决反对。刘谌说:“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刘谌的言语不可谓不豪爽。可惜刘禅投降之意已决,他拒绝了刘谌的建议。刘谌眼看国家即将灭亡,誓死不做亡国奴。刘谌跑到昭烈庙痛哭一场,杀死了自己的老婆孩子,然后自杀。刘谌也成为刘氏子孙中,唯一一个以身殉国的宗室。
其实刘谌建议刘禅死守成都有一定可行性。邓艾毕竟只是孤军深入。只要成都能够守得住,其他军队会陆陆续续前来前往勤王,姜维主力也可以分出一部分回援。即使最终免不了国家灭亡,起码也让后人看出他们的决心。刘谌宁死不降的品格,受到了后人的赞赏。相比较于他那个扶不起的老爸,刘谌的历史评价要好很多。
陈世崇曾经评价道 :孔明之子瞻、孙尚战死,张飞之孙遵,赵云次子广亦战死,北平王谌哭于昭烈庙,先杀妻子乃自杀,魏以蜀宫人赐将士,李昭仪不辱自杀。禅不特愧于将士,亦且愧于妇人矣。
钟敬伯称赞刘谌道:北地王耻父之降,大哭祝庙,与妻子俱杀,曰:‘羞见基业弃与他人’,刘谌不愧于其祖,刘禅有愧于其子矣。
毛宗岗评价道:独至后汉之亡,而刘禅虽懦,幸有北地王之能死,为汉朝生色。
刘谌以身殉国的壮志豪情固然应该受到后人和历史尊重。刘谌如果出逃的话,他可以寻找姜维大军。刘谌找到姜维大军之后,姜维可以拥立刘谌为皇帝,效仿东晋和南宋重新建立政权。这样说不定可以延续蜀汉政权。为什么刘谌不选择出逃呢?我觉得应该出于以下几点因素考虑。
邓艾三万大军已经将成都团团围困,而且成都的兵力一定远远少于邓艾军队。在刘禅已经决定投降的情况下,刘谌想突围而走已经几乎不可能。刘谌不能选择突围,则也很难逃走。当时邓艾大军已经在外围设下包围圈,刘谌想化妆出逃的可能性也不大。一般情况下兵荒马乱的时候才容易趁乱出逃,当时成都并没有打仗。正常情况下,邓艾不可能让成都城内的人随便出去。刘谌逃亡可能性太小。与其逃跑被擒,还不如英勇就义。
其实我倒觉得刘谌当时可能根本就没有想逃亡的意思。刘谌在刘禅决定投降之后,还没有正式投降的时候就选择了自杀。说明刘谌当时的想法不是逃走另立政权,而是下定决心以身殉国。既然刘谌没有出逃的想法自然就不会出逃,更不会去寻找姜维。否则他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逃亡,即使失败也会尽力尝试。
刘谌选择就死而不是出逃的根本原因,应该在于刘谌心中的传统观念。在刘谌心中有强烈的君臣父子观念。当时刘禅已经宣布投降,刘谌做为刘禅的儿子和臣子只能选择接受。在刘谌看来如果出逃投靠姜维是有违父命和皇命的行为。刘谌没有选择出逃,又不甘做亡国之君所以才会选择自杀。当时不仅刘谌有这样的观念,包括姜维等人也有同样的想法。刘禅投降之后,即使姜维还手握重兵,最后也选择了放下武器。
当时的情况也不允许姜维拥立刘谌称帝。蜀汉的面积本来就不是很大,蜀汉的统治核心和基础在成都平原附近。刘禅选择投降之后成都平原基本上全部陷落,蜀汉的统治根基已经全无。蜀汉的另外一个基地汉中在此之前也已经陷落。此时蜀汉能支撑政权的地区基本上都已经陷落。即使姜维等人拥立刘谌称帝,他们也没有称帝的经济基础。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失败。
成都陷落之后,姜维的位置就显得非常尴。如果成都不陷落的话,邓艾的位置非常尴尬。姜维极有可能将邓艾包饺子。成都陷落之后,姜维则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姜维军队的处境也非常危险!姜维极有可能被钟会和邓艾包饺子。成都陷落之后,姜维军队也失去了粮草军械的支援,姜维仅依靠剑阁附近根本无法长久支撑,刘谌投靠姜维也没有用。
综合各方面原因,刘谌选择了自杀而没有选择出逃。当然这些也只是依稀的推测。刘谌没有选择出逃的真实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