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到底是忠是奸?三国一匹石马揭示真相!
公元234年,最后一次带兵北伐,从汉中进军关中,在五丈原遭到魏国的顽强阻击,寸步难进,眼看蜀国此次出兵又将一无所获。对战局的忧心,对蜀国未来的焦虑,已经心力交瘁的诸葛亮再也承受不了如此沉重的压力,一病不起,星落秋风五丈原,一代名臣就此殒命战场。
诸葛亮之死,已经让蜀国遭受到一次致命的重创,谁知祸不单行,因诸葛亮之死,又引发了另一起严重事件:魏延被杀。有关魏延遇害之事,可谓扑朔迷离,他到底是因为企图谋反而被杀,还是仅仅是权力之争的失败者?他到底是忠臣含冤遇害,还是反贼罪有应得?至今让无数史学家迷惘困惑。
一种意见认为,魏延确实有谋反的动机与迹象。魏延与诸葛亮之间向来不睦,他也是蜀国老将,跟随征战半生,特别是在平定汉中之战中,立下过汗马功劳。刘备对魏延也非常器重赏识,任命他为蜀汉第三大根据地的军政长官——汉中太守,就很能说明问题。
而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又是短板,“理民之干优于将略,”魏延对他向来不大服气,“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加之诸葛亮死后又把统兵大权交给魏延的死对头杨仪,更加使得魏延认定,蜀国从上到下都在排斥他,在此背景下兴兵造反也是极有可能的。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魏延只是在和杨仪斗气,从始至终绝无谋反之心。一个显著证据就是:魏延与杨仪矛盾激化之后,并未带领部下人马向北投奔曹魏,而是向南回归益州,想找刘禅做主分辨是非曲直,“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他的目的最多是想除掉仇人杨仪,根本未曾谋反,顶多算是“逞一朝之忿,而忘君国之大事矣”,与谋反完全两码事。
由于蜀国“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没有留下足够史料,因此魏延是忠是奸,让无数史学家迷惘不解,难有定论。其实换个角度考虑一下,或许问题将迎刃而解。
《南郑县志》记载,在汉中北门外四里,有一座魏延的墓地,当地人称之为石马堰。之所以叫这么个名字,是因为魏延墓前有两匹残破陈旧的石马,“是延墓前故物”,当地老百姓说是魏延墓前留下来的古老文物。
后来,这两匹石马一匹因保管不善而损毁遗失,不知所踪。幸存的另一匹石马,受到当地文管部门重视,被送到汉中博物馆中珍藏起来。这匹历经沧桑的石马,或许蕴藏着揭开魏延谋反之谜的“金钥匙”。
要想获知魏延是否谋反,关键在于能否确定这匹石马的制作年代。中国古代皇帝或者地位较高的文武大臣死后,墓前往往会陈列石翁仲、石像生等以彰显尊贵地位。当然,这种待遇并非每个臣子都能享有,如果是获罪而死的罪臣,朝廷是不能准许在其墓前陈列这些的。
如果这匹石马的制作年代经过鉴定,确实是三国时代制作而成的,那么可以确定,魏延并未谋反,因为如果他谋反被杀,蜀国是绝对不会许可在他墓前陈列石马的。魏延谋反案就可真相大白。正因为他没有谋反,所以刘禅才会按照正常礼节安葬他,在其墓前陈列石马。因此当务之急是弄清这匹石马的制作年代,会对揭开真相有很大现实意义和作用。了解更多三国历史与谜团,敬请阅读《易中天品三国》。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