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恩正盛的太子李亨,为什么要逼李隆基退位?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明皇李隆基急匆匆地带着妻子儿女,一路如丧家之犬,打算到成都避难。一行人走到时,深受李隆基宠爱的太子李亨,突然发难,不但干掉了父亲的爱妃,还篡夺了他的皇位。李亨的这一举动,有“公”“私”两方面的原因:
影视中的李亨,篡位称帝
从“公”的角度分析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被吓破了胆,丝毫没有面对问题的勇气,一心想着逃避,而且逃得还很彻底,打算到成都去。问题是,逃到成都就能解决问题吗?当然不能。
首先,成都远离中原,去的时候容易,想再打回来就难了。从疆域辽阔的大唐王朝,到龟缩到蜀地一偶,李亨和大臣、将军估计都不愿意,这也是李亨能够成功的原因。
其次,成都西面的青藏高原上,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吐蕃政权。倘若吐蕃顺势而下,唐朝这些残兵败勇能抵抗得住吗?继续往前走,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成都远离中原,面对吐蕃,毫无防御优势
最后,李隆基还带上了祸国殃民的杨玉环、杨国忠。倘若到了成都后,李隆基继续信任重用杨国忠兄妹,危机还会继续爆发。
当时普遍认为,杨玉环是罪魁祸首
既然父亲解决不了这个难题,那就自己来挑这个重担吧。李亨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事实也证明了,他具有这个能力,在他去世的时候,基本上平定了叛乱。
从“私”的角度分析
从个人角度来说,做了18年太子、已经45岁高龄的李亨也有理由,替而代之。
首先,唐朝的太子是个高危职业,只有做了皇帝,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李亨之前的几任太子,鲜有好下场:李建成、李承乾、李贤、李瑛都被搞死了,要么是被父亲、要么是被后宫。
李隆基喜欢玩权力平衡术,安史之乱爆发前,李隆基怂恿李林甫和太子李亨斗,李林甫去世后,又暗中支持杨国忠和他斗。杨国忠兄妹要是联起手来,说不定哪一天自己的太子之位就没了。为了自保,太子李亨决定出手,让父亲做太上皇。
杨国忠是太子李亨的死对头
其次,李亨年岁已高、太子早做腻了。从长安出逃时,李亨已经45岁了,往前看一看那些皇帝的寿命,自己也快到大限了;再看一看身边生龙活虎的父亲,李亨郁闷地发现,再不争取下,恐怕就轮不到自己掌权了(实际上,李亨只比父亲李隆基多活了十几天)。
年岁大,父亲壮,李亨很痛苦
太子的权力无限接近皇帝,做得越久,自己来掌控天下的欲望就越强烈。从长安出逃时,李亨已经做了18年的太子,耐心早就被磨没了,欲望正在疯长,机会来临时,就毫不犹豫地抓住了。
最后,逼杀杨玉环、杨国忠后,已经没有回头路了。马嵬坡事变,是李亨一手策划的,开弓没有回头箭,把父亲的爱妃逼死了,已经和父亲彻底闹翻,想再回去做太子,已经不可能了。
逼死杨玉环后,李亨已无退路
在亲信的的拥护下,于是北上灵武,登基称帝。
综上所述,无论于公于私,李亨都有逼迫父亲下台的动机;在实力足够时,就登基称帝了。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