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日益壮大,咸丰为什么会拒绝西方军队的援助?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下的中国沦为半半封建社会国家,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西方列强依旧对中国虎视眈眈,洪秀全、、冯云山等人已经在广西境内蠢蠢欲动。1850年2月,在北京去世,咸丰皇帝继位,当咸丰皇帝的屁股在龙椅上还没有坐稳的时候,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并迅速席卷中国南方的数个省份,作为一个刚上位的新皇帝,咸丰可以说是疲于应付,艰难支撑,不然怎么会不断的更换前线将领。
纵观咸丰皇帝在位的十一年中,他面临着两大劲敌——一个是太平天国,一个是外国侵略者。太平天国和清政府之间不断的进行着战斗,不断的消耗着清王朝的人力物力,严重威胁咸丰作为一国之君的绝对统治地位,即便如此,咸丰皇帝从来都没有动过心思借住外国侵略者的势力来打压太平军。相反,在咸丰皇帝去世后两三个月后,慈禧太后和发动北京政变,并且迅速的和外国人合作,在上海一战中战胜太平军。
那么,是怎样的原因导致咸丰皇帝不愿意和外国人合作打击太平军呢?要知道,利用外国人对抗太平军,对咸丰皇帝其实是可能存在一种这样的结果——消耗双方的实力,自己笑道最后。那么小佛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咸丰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首先,咸丰皇帝十岁的时候,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他十分清楚的知道外国列强对中国的垂涎,一直对在中国的外国人抱着怀疑的态度,他害怕外国人利用中国内部矛盾提出过分的要求,例如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或者修改已有的不平等条约,获取更多的在华利益。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西方国家曾派出一些人去试探太平天国对代西方国家的态度,这样的消息对于咸丰来说更加的可怕,他害怕西方国家和太平天国合作,对外国人的防备就更深。
美国的做法更加坐实了咸丰皇帝的担心。1854年,清朝官员会见美国公使时,美国公使说:“本公使亲自来沪, 欲往镇江等处察看贼匪情形, 如果有可为之处,可以商量。”所谓的可为之处就是修约,这样的消息传达咸丰的耳中,防备之心更甚。后来,在上海的外国侵略者帮助镇压小刀会起义,有清朝官员打算接受外国人的要求,惹得咸丰皇帝大怒,直接把该官员进行革职。
其次,在咸丰的骨子里,依旧认同他先人乾隆皇帝的说法:天朝上国……无所不有,西方国家就是属于“蛮夷”,天朝上国和蛮夷合作解决内部问题,实在是有损颜面,如何有脸面对已经去世的曾祖父乾隆?作为天朝大国主宰的皇帝,,他自然不会甘心进行中外勾结。并且在咸丰十来年的执政生涯中,他就是在凭借和依靠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可以和太平天国长期周旋下去。
再者,明朝的教训就摆在前面,如果不是吴三桂想要借住满清的势力去打压李自成的起义军,明王朝的天下怎么会轻易落入清王朝手中。教训在前,岂可再犯?
或许正是基于以上三种原因,咸丰皇帝坚决不和外国人合作。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