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_name}

{site_name}

🌜 搜索

李陵全家是怎么被灭的?只因这位将军的一句谎话

历史故事 𝄐 0

当汉武帝悔悟到兵败是因无救援所致,便派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不好向汉武帝交差,就对汉武帝说自己没能接到李陵,是因为李陵在帮单于练兵对付汉军。这一唏谎话注定了李陵一生一世的悲情,而李陵劝说苏武归降匈奴也可能是后世强加上去的。

在巴彦淖尔,历史将苏武和李陵联系在了一起,紧紧地。唐朝大诗人李白,不但说苏武北海牧羊不容易,还写下了苏武与李陵在匈奴告别时“相看泪成血”的往事:

李陵全家是怎么被灭的?只因这位<a href=https://www.lishiji.cn/lishi/60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将军</a>的一句谎话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另一位唐朝诗人刘湾的《李陵别苏武》,基本上向我们透露了李陵投降匈奴以及作别苏武的历史背景,充满了对李陵的同情,分明是如同一只叫李陵的羊掉进了匈奴的“虎狼窟”里,有些声泪俱下的意思:

汉武爱边功,李陵提步卒。

转战单于庭,身随汉军没。

李陵不爱死,心存归汉阙。

誓欲还国恩,不为匈奴屈。

身辱家已无,长居虎狼窟。

胡天无春风,虏地多积雪。

穷阴愁杀人,况与苏武别。

发声天地哀,执手肺肠绝。

白日为我愁,阴云为我结。

生为汉宫臣,死为胡地骨。

万里长相思,终身望南月。

李陵全家是怎么被灭的?只因这位将军的一句谎话

李陵是西汉名将,的孙子。他因为擅长骑射,关爱士卒,曾经在军中颇得美名。但因为投降匈奴,他的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而他的传奇经历使得他成为后世很多文艺作品的原型。

99年,李广利统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攻击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匈奴右贤王。汉武帝召见李陵,想要他为大军运送粮草。

李陵觉得这活儿没意思,就对汉武帝说:“我手下的士兵都是勇士、奇才、剑客,他们力量大得能完胜老虎,武艺高超,箭无虚发,都能独当一面,皇帝您还是让我们去和匈奴人打仗吧,不要让我们只做贰师将军的运输队”。

汉武帝说:“可是我没有拨给你的!”

李陵答道:“不需马匹,我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

汉武帝同意了,并诏令强驽都尉路博德领兵配合李陵的部队。

这个路博德呢,因为以前任过伏波将军,感到配合李陵也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就对汉武帝说:“现在刚进秋季,匈奴人的马正肥着呢,不能在这个时候和他们打仗,等到了春天匈奴人的马瘦了,打败他们那是一定的!”

汉武帝有些生气,他怀疑是李陵当初在他面前夸下海口,现在有些害怕,不想出兵了。于是,他命路博德赶往河西阻止匈奴侵入的同时,传令李陵:“发兵!”

李陵率领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向北行进三十天,在浚稽山扎营,却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李陵军驻扎在两山之间,以大车作为营垒,匈奴见汉军人少,径直扑向汉军营垒。

李陵挥师搏击,千弩齐发,匈奴兵应弦而倒。匈奴军败退上山,汉军追击,杀匈奴兵数千。单于大惊,召集左贤王、右贤王部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李陵誓与匈奴决一死战,斩杀匈奴三千多人,边战边向东南方向突围,但到了第四天,却被大片沼泽芦苇挡住了去路。

匈奴军在上风头纵火,李陵也令将士放火烧出一块空地才得以自救。又退到一座山下,单于已在南面山头上,命他儿子率骑兵向李陵发起攻击。

李陵的步兵在树林间与匈奴骑兵拼杀,又杀匈奴兵数千,并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山退走。随后,李陵要部下把旌旗都砍断,把珍宝埋藏在地下,决心于夜间突围,但突围之时李陵却被俘了。他的部下四散逃命,逃回塞内的仅四百余人。

李陵全家是怎么被灭的?只因这位将军的一句谎话

汉武帝以为李陵已经战死,安抚了李陵的家属,但当他后来得知李陵投降匈奴非常愤怒,而朝廷的文武百官也都开始辱骂李陵,因为站出来为李陵说了句公道话(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糵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汉武帝便让他进了大狱,并处以腐刑。

后来,汉武帝悔悟到李陵兵败是因无救援所致,便派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不好向汉武帝交差,就对汉武帝说自己没能接到李陵,是因为李陵在帮单于练兵对付汉军。

汉武帝听后大怒,杀了李陵的母亲、兄弟和妻子。

李陵投降匈奴后,单于很看重他,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汉昭帝即位后,由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一起辅政。这二人一向与李陵很好,就派人去匈奴招李陵归汉,但李陵说:“大丈夫不能反复无常,再次蒙羞。”

因为李陵兵败之处离边塞只有百余里,于是,今巴彦淖尔磴口县城西北110公里的狼山之中便有了一块李陵碑。狼山铁青色的山脊荒凉而狰狞,传说,因为这碑的存在,每当来自高原的风在这里激荡,则山中必充满如鬼嚎一样尖利的声音。也是因为这块碑的存在,后世的在吟咏这段历史时多出了一份让人按捺不住的凄凉。

据说,在匈奴单于安排的一次酒宴上,李陵曾经劝说苏武归降匈奴:“你在这里守节谁会知道?这么长时间了,你的兄弟、母亲都已去世,妻子也改嫁了,你的妹妹和子女也不知是死是活……人生就那么短短几十年,你何必这么长时间地折磨自己!何况现在陛下年事已高,反复无常,有一些大臣没罪也被杀了,谁还能记得起你呢?”

但是苏武不为所动,说道:“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如果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只好作罢。而当苏武听说汉武帝驾崩的消息,每天早晚都会面向南方放声大哭,最后都哭得吐血了。

我想,这也许是后世的文学作品对于苏武不辱使节的想象吧,而对于李陵的安慰,莫过于他和苏武的那场永远都不能相见的别离。

李陵全家是怎么被灭的?只因这位将军的一句谎话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公元前82年的冬天,漠北天寒地冻,此时的李陵与苏武都已是年近六十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们坐在也许并不温暖的穹庐(蒙古包)里举杯对饮。此刻,名扬匈奴而功显汉室的苏武即将还归汉廷,而置酒相贺的李陵却只能长留匈奴,在耻辱中度其残生。诀别之际,李陵哀慨难抑,唱出了这首声遏行云的悲歌。

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说李陵的这首《别歌》“几乎没有文学价值”,但它却是被记录在《汉书》本传中唯一可以确定的李陵本人的作品(《苏武李陵赠答诗》作为汉诗中的经典,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其真实性历来饱受争议。此外,《答苏武书》的真实性同样被质疑)。

公元前74年,李陵病死于匈奴。其后,苏李泣别的故事作为一个艺术题材,不断被各种艺术手法演绎。从南朝起就一直有假托苏李离别情景的“拟苏李诗”创作,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敦煌变文中有《李陵变文》、《苏武李陵执别词》,明朝画家陈洪绶两次创作《苏李泣别图》,2007年上海淮剧团创作了改编自苏李故事的新编历史剧《汉魂歌》等等。

李陵,就这样成了文艺作品中悲情人物的典型。来自漠北的寒风,将他与苏武的故事刮在了狼山上,像草木一样生长在那里,一年一年地存活了下来,也像石头一样永远地被伫立在了风里,只是没有像岩画那样留下痕迹。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