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对官员心狠手辣?朱元璋的“仇官说”是怎么回事?
洪武四年(1371年)十月,在今天的陕西到南京的大路上,有一辆囚车。
车内是一位中年人,此人高大的身材使他在狭窄的囚车中,不但需要蹲着而且身体还要扭曲着,方能身处在囚车中。他那张方正的脸上由于极度痛苦而大汗涔涔,汗水流过了他高突的颧骨以及鼻梁,有的流入了他那又厚又宽阔的嘴中,咸咸的。他摇着头,口中喃喃自语:“今日一去我命休矣!”。
罪官费震,准备引颈受戮
在囚车旁边站着两名解差,其中一人长得虎背熊腰、满脸杀气;另外一人虽然瘦小,但却显得很精神。二人听罢,互相看了一眼。其中高大者低声说道“费大人!四年前汉中大旱,若不是您不请圣命,急令发仓赈给百姓,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那人的表情虽然很痛苦,但听到这么一句话,顿时有了一种自豪的表情。他认为,这恐怕是他一生中都会为之骄傲的壮举了!
瘦小者牙一咬,对囚徒说道“费大人,我和哥哥都是那次灾荒中的灾民,因为县官贪赃枉法,不发粮食给我们,兄弟二人率人为盗。若不是您对我们兄弟施以大义,严惩知县,我们兄弟早就不知道身在何处了。为了大人您,我们兄弟愿放了您!”
囚徒闻听,愕然之后怒道:“你等胡言。我皇严刑峻法,法正全民。我今有罪,自当引颈受戮。你二人如果胆敢劫车,某宁死殉法!”
二人一听,无不漠然。瘦小者哭道:“可万岁刑罚严厉,此次进京,大人必死无疑呀!我们已经安排好大人家小离开汉中,您跟我们走吧”
囚徒冷冷一笑“法对天下,既然皇亲犯法可诛,我等朝廷之人犯罪自当伏法!就连爷因为倒卖茶叶都被杀了,更何况我这样的小官儿。我既然犯了罪,那就该被国法惩罚!”
囚徒就这样来到了南京城。人们都觉得此人必死无疑。
朱元璋的思考
洪武四年十二月十三日(1372年1月19日,因为农历公历转换,农历年年底往往是公历年的1月)朱元璋看着桌上的奏折也在沉思着。
“费震”这个名字他还记得。擅自发放十余万石(1石大概142斤)粮食给灾民!
那是明朝建立初(1368年),自己从民间选的一位贤良之人,并没有经过科举考试。但此人对待百姓非常仁慈,非常受百姓爱戴。这样的人,就这样杀了吗?如果不杀,怎么能够服众呢?
朱元璋在踌躇中。想来想去,朱元璋忽然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兄弟,他的心为之一震。
如果,当初有费震这样的好官,他们何至于死呢?
费震之罪,不过是误事而已,不像那些万恶之徒。李世民曾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虽高高在上,如果平日里不知道聚敛民心,那么,平静之细流最终就会成为滔滔洪水。费震对我大明社稷之基太重要了。为今之时,他这样的人不但要赦免,而且还要给予更重要的工作岗位。
想到这里,朱元璋下令:费震洪武四年因汉中大灾处置得当,特免于处罚,特赦之后品级从正四品的知府被降低为正八品的。
可别小看这个职位哟,这个职位可是品级低权力大。宝钞提举(相当于现在的央行行长),主管全国的纸币的制造和发行。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提升费震为户部侍郎、户部尚书,负责制定丞相以下官员的工资制度。最后,病死于湖广布政使任上,也就相当于湖南省省长,那时候还没有巡抚,一省当中最大的官就是布政使。
朱元璋对官员狠,这是因为他害怕百姓造反,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怕,这有什么不好的吗
朱元璋之所以造反就是因为家里穷,赶上了自然灾害,最终借着“元末农民大起义”。所以,朱元璋对“饿”、对自然灾害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害怕。因此,他对于贪官污吏恨得咬牙切齿。
李世民说出了“舟水关系”成为一代明君,朱元璋不用说,因为他本身就是“舟水合一”。因为怕,所以朱元璋才会做出,两千年里首倡乃至绝唱了一件事情:无论灾难发生在何时,皆可报灾。他还经常处罚救灾中不力、贪赃枉法的官员,极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竟然开辟了连今天都难以做到的:救灾政务公开制!
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在封建社会朱元璋对于官员的处罚极为严厉,然而,在费震的处理上我们却看到了朱元璋的另外一面。对于真正干事的人,他不但不会严惩,反而会将功折罪大大提拔。
洪武年间,朱元璋杀的官员、王侯何止千名。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正是因为朱元璋对官员、对功臣这么狠,才使得刚刚经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明朝能够存活下来。
然而,朱元璋对老百姓的“怕”却没有被后世的君王继承!不能不说,一国之君,若无对百姓的“怕”,其江山必然会出现问题。正是因为后世的皇帝们不“怕”百姓了,开始和官员玩“制衡”了,由此,天下民心才会失去。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