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_name}

{site_name}

🌜 搜索

孙权犯下两个致命错误,最终没能统一三国

历史故事 𝄐 0

《三国演义》里,三国争霸,按理说,孙权统治的吴国能与曹操的魏国,的蜀国并列,实力应该也挺强大的。但不知为何,总觉得孙权的吴国实力比较弱小。攻打合肥,被曹操麾下的张辽等将领给打败,就连孙权本人也差点被张辽给活捉。

与曹操联盟,偷袭关羽镇守的荆州后,按理说,综合实力比蜀国强悍吧。但不知为何,刘备兴兵伐吴时,却被打的节节败退。要不是刘备自己大意,被陆逊抓住机会,火烧连营七百里。或许吴国就会被刘备率领的蜀国将士给灭亡了。

孙权犯下两个致命错误,最终没能统一三国

曹操曾评价: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在曹操眼里,孙权这个后辈是很优秀的。那么,孙权到底是英明之主还是庸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1.孙权杰出的治国能力。孙权是继承了父亲孙坚与兄长孙策的基业。可以说,不用像刘备那样靠漂泊不定,拥有自己的地盘。客观的说,孙权的治国能力是非常想优秀的。孙策在世时,与江东几大家族的关系非常不好,尤其是与陆家关系最为恶劣。这就导致了,孙策在江东的统治非常不稳定,当地家族不支持,种种措施是难以实行的。

孙权犯下两个致命错误,最终没能统一三国

这方面,孙权就比孙策出色多了,孙权即位之初,先是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稳定局势,同时又主动与江东本地的家族缓和关系,在一些领域给予补偿。渐渐的,当地家族也放下当年旧怨,开始配合服从孙权的统治。可以说,孙权能这么快管理好江东等地,跟当地家族配合是分不开关系的。

2.孙权非凡的魄力。赤壁之战前,曹操率领北方大军南下,降服荆州的刘琮,兵不血刃拥有了襄阳等地,并决定渡江攻打孙权。江东众人人心惶惶,以张昭为首的文臣谋士都劝孙权,应该像刘琮那样,向曹操臣服,献出江东基业。在他们眼里,曹操兵多将广,江东是万万打不过曹操的。

孙权犯下两个致命错误,最终没能统一三国

这时候,就体现出孙权的魄力来了,面对江东大部分臣子的反对,他力排众议,不愿向曹操屈服,与当时弱小的刘备联盟,共同抵抗曹操。同时,任命年轻的周瑜为大都督。在其他人都觉得周瑜年轻,缺乏经验时,只有孙权看出了周瑜跟他一样不服输的性格,相信周瑜的能力,大胆放权给周瑜。

结果,周瑜也没有让孙权失望,赤壁之战,一把火,让曹操八十万灰飞烟灭,曹操狼狈逃回襄阳城。试想一下,如果孙权缺乏魄力,听从了张昭等人的建议,哪还有日后的吴国。

3.孙权短浅的目光。孙权也不是完美的,他也有自己的缺点。为了争夺荆州,他公然撕破与蜀国的结盟关系,乘着关羽北伐攻打曹操之际,竟然派吕蒙等将士偷袭关羽的后方,与曹操前后夹击关羽,导致关羽兵败身亡。最可笑的是,面对刘备的兴兵伐吴,孙权竟然又想与刘备重归于好,并将关羽的死嫁祸在曹操身上。早知如此,何必为了荆州之地,而将关羽害死呢?

不仅如此,孙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赤壁之战后,他表面上对周瑜放心,其实对周瑜十分忌惮,开始打压周瑜。面对周瑜提出西进多去益州的建议,孙权心里明知道这是好的战略,但他怕周瑜功高盖主,拒绝了周瑜的提议,成了周瑜一辈子的遗憾。

吕蒙打败关羽后,孙权对吕蒙进行打压。陆逊击败刘备后,孙权再次采取打压措施,不再重用陆逊。除非万不得已,陆逊很难接触军权。正因如此,吴国虽然地盘挺大,人口挺多,但实力却增长缓慢。

主席曾这样评价过孙权:“孙权是个很能干的人。”客观的说,孙权治国方面,能力优秀,吴国在他的管理统治下,百姓安居乐业。但在军事方面,孙权却有所欠缺,尤其是战略目光太过短浅,为了一块地盘,就背弃盟友,最后虽然胜了,也损兵折将,无形中,削弱了自己,帮助了曹操。难怪孙策临死前曾说:“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如果孙权有着孙策的作战谋略,不去打压周瑜等人,不为蝇头小利而背叛盟友,统一天下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可惜,没有如果。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