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不哥为什么会输给忽必烈 他到底败在什么地方
蒙古铁骑体格强壮,能适应战斗的需要;他们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其后的敌人;能够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不容忽视的是:训练过程中形成的那种严格的纪律制度,使他们个个都服从命令,严谨不怠,这在中世纪的其它军队中是闻所未闻的。
可以说,在历史上,蒙古铁骑的威名曾让整个亚欧大陆的人们为之颤抖。然而,自蒙哥去世之后,蒙古帝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每况愈下。此时的蒙古帝国已经没有能力向外扩张领土,更可悲的是,曾经血拼打下的江山都开始变得岌岌可危。
这一时期的蒙古帝国,衰败局势已经难以逆转,而内部矛盾更是进入了白热化时期。蒙古内部为了争夺汗位,分成了多个派系。其中,阿里不哥和忽必烈是最有能力争夺汗位的两个人。阿里不哥,监国拖雷第七个儿子,元宪宗蒙哥及元世祖忽必烈之弟。忽必烈,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是两位截然不同的统治者,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忽必烈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并合理运用,阿里不哥则显得有一些墨守成规。笔者在这里不分析两位统治者孰强孰弱,然而,从历史结果来看,忽必烈显然是更胜一筹。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阿里不哥的失败呢?阿里不哥的失败在笔者看来并不稀奇,然而,要想弄清这个问题,还要从忽必烈的经历说起。
根据史籍记载,蒙哥当政期间,对忽必烈十分重视,许多重要的事情蒙哥都会首先想到让忽必烈去做。忽必烈也是十分争气,蒙哥吩咐下去的事情,不但,完成的十分漂亮,还多次超额完成任务。蒙哥见忽必烈如此堪当重任,就将漠南的大权全权交付忽必烈掌管。
忽必烈到南方后,并没有和其他蒙古人一样将汉人当做奴隶。忽必烈重用汉人,将许多汉人中的能人异士收归帐下。忽必烈允许汉人们自由言论,并且,十分重视汉人提出的建议。之后,汉人谋士的加入,让忽必烈对于如何征服南宋有了新的认识。
忽必烈知道,如果想要彻底的征服南宋,就要从文化的融合上开始。然而,文化的融合并不只是衣食住行那样简单。我们知道,蒙古向来以畜牧业为主要的劳动生产力,蒙古人并不会种地。这是蒙古人和汉人最主要的区别。
可是,不种地就没有粮食上的储备,在战争期间不可能单靠宰杀牛羊来作为军事补给。所以,忽必烈开始大力的推广农业生产,为以后争夺汗位做着物资的储备。忽必烈的做法,让蒙古本土的贵族宗王们感到严重的威胁。
于是,这些宗王们开始劝说蒙哥可汗,希望蒙哥可汗能对忽必烈的行为实施制约。蒙哥可汗虽然平时对忽必烈极为看重,但是,当他感觉到自身的汗位受到威胁后,忽必烈的行为在蒙哥眼中就变得十分刺眼了。
蒙哥可汗很快就对忽必烈采取了制约,不久后,就将忽必烈架空成一位徒有虚名的闲王。忽必烈被架空后,并没有自暴自弃,他相信有一天蒙哥还会有求与他。果不其然,蒙哥在攻打南宋的时候,再次启用了忽必烈。
既然蒙哥知道忽必烈对自身威胁极大,那么,为何还要再次对忽必烈委以重任呢?
其实,这与忽必烈的个人能力是分不开的,忽必烈是一位军事奇才,在带兵打仗中颇有造诣。当时蒙哥为了尽快拿下南宋,已经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蒙哥的眼中,这场战斗只许胜利不能失败。然而,让蒙哥十分看重的塔察儿却十分无能,并没有将蒙哥交代的事情做好,甚至被汉人打的节节败退。迫不得已,蒙哥不得不重新启用忽必烈,试图扭转北部的战局。
这场进攻南宋的战役并没有像蒙哥想象的那样简单,甚至,蒙哥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蒙哥阵亡后,群龙无首的蒙古各部开始出现混乱的局面。为解决这个问题,蒙古各部决定再选出一位新的可汗。当时,忽必烈受到阿里不哥的邀请,欲回蒙古本土商讨可汗选举之事。可是,忽必烈的谋士们听说后,却极力反对忽必烈回族。
忽必烈是一个明白人,在听取了谋士们的分析后,知道了阿里不哥的用意,拒绝了阿里不哥,并且抢先一步称汗。忽必烈称汗的消息传到蒙古本土后,阿里不哥对此十分不满,可是,事情都已经发生了还能怎么办。阿里不哥只能以忽必烈称汗不符合蒙古传统为由,在蒙古本土称汗。
阿里不哥称汗后,此时的蒙古帝国就出现了“一国两汗”的情况。然而,忽必烈并不满足这种情况。不久后,忽必烈带兵攻打阿里不哥,用强横的军事实力将阿里不哥逼下汗位,自此,忽必烈成为蒙古帝国的新一任大汗。
至于阿里不哥最终为什么不敌忽必烈,原因真的很简单,就是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忽必烈不仅拥有着蒙古人强横的战斗素质,还有着汉人谋士做为后盾。然而,阿里不哥墨守成规,在两军战斗力相仿的情况下,谋士存在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是阿里不哥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了。
阿里不哥失败后各大汗国纷纷独立,蒙古虽打下了巨大的土地面积,却没有了统一的政权。这次纷争,客观上也为蒙古军事贵族中主张“祖述变通”以“补偏救弊”的一派把统治中心从碛北移至漠南,从而更加便利于他们采纳汉法,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提供了一个适逢其时的契机。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