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和武姜关系真的不行吗?郑庄公还为了见母亲挖过隧道!
春秋五霸之一的郑庄公,和他母亲武姜之间曾发生过一段令人动情的故事。武姜一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寤生和次子共叔段,不过武姜更加宠爱共叔段,还曾请求郑武公立他为太子,但遭到拒绝。等寤生继位后,武姜和共叔段决定联手发动叛乱,后被郑庄公及时化解,但这件事也让郑桓公和母亲的关系跌落到冰点,他发誓以后永不再同武姜见面。不过后来郑庄公思母心切,决定违背誓言,挖隧道与母见面,母子俩终于重归于好。
744年,护送周平王迁都雒邑、为东周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的郑武公溘然长逝,年仅十三岁的太子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
寤生是郑庄公和妻子姜氏的长子,但“寤生”并不是个好名字。
“寤生”的意思是婴儿出生时脚先出来,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导致婴儿窒息夭折,对产妇也会造成很大的痛苦。
郑庄公出生时正是这么个情况。
姜氏第一次生育本就又痛又怕,哪想到又遇到这事。因此,郑庄公虽然天幸活了下来,却深受母亲姜氏的厌恶。
等到郑庄公的弟弟段出生之后,姜氏对寤生的厌恶更是变本加厉明目张胆。
郑武公在位时,姜氏就多次劝说武公废长立幼,让二儿子段继承王位。
然而也许是生过两个孩子之后年老色衰,姜氏的枕边风并没有奏效。
郑武公去世之后,寤生顺理成章地继位成为郑国的新任国君。
但姜氏对寤生的厌恶居然到了可以杀掉自己儿子的地步。
眼看郑庄公继位广受郑国人民拥戴,姜氏退而求其次,给二儿子段申请了一个富饶的封地——京。
从此,公子段又被称为“京城大叔”。
这里的“大叔”与今意不同。“大”即古“太”;“叔”是对公子段的尊称。
一出生就坐拥一方城池的公子段却并不满足于此。
他先是将自己封地的城墙修得和国都一样大,然后又命令封地附近的郑国边地服从自己。
这些行动的含义简直明显到就差指着郑庄公的鼻子说“我要当老大”了。
面对自己亲弟弟咄咄逼人的态势,郑庄公却好像没事人一样。
手下的大臣向他报告公子段的所作所为他也不慌不忙,只表示:“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郑庄公的态度让一众郑国老臣心慌不已。
郑庄公十三岁继位,到此时也不过二十出头,很可能没有看清眼前的局势而把郑国推向内乱的境况。
但他们错了。
公元前722年,公子段以母亲姜氏为内应,率领军队袭击郑国国都。
然而这一切早已在郑庄公的掌控之中。
郑庄公派遣大将公子吕率领军队先发制人讨伐公子段。
与此同时,公子段封地内的人民也背叛了他。
气势汹汹的公子段一瞬间就沦落为逃亡之徒。
解决掉叛乱之后,郑庄公终于对母亲姜氏爆发了。
就算出生时不顺利,那也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啊!
就算你实在不喜欢,也不至于把自己儿子往死里整吧?!
郑庄公二十余年的积怨一下子达到了顶点。
但毕竟是自己的母亲,郑庄公只好把姜氏安置到了当时较为偏僻的颍河边上,并发誓说:“不及黄泉,毋相见也!”
不死不见!
然而没多久郑庄公就后悔了。
当时颍地的长官是郑国大夫颖考叔,此人向来有“孝友”的美誉。
得知郑庄公与母亲姜氏决裂,还把姜氏安置到自己的封地上,颖考叔随即就想做一回和事佬。
颖考叔先是借着进献礼物的名义拜见郑庄公,然后在陪同郑庄公吃饭时故意不吃肉。
郑庄公奇怪地问他怎么了。
颖考叔答道:“我每次有好吃的都带给我的母亲尝一尝,但还没有让母亲尝过您赐的食物,所以我要带给她。”
郑庄公从小就缺少母爱,这时又正后悔和母亲姜氏彻底闹翻,哪里经得住这种话。长叹一声说道:“你有母亲可以供养,我却没有啊。”
颖考叔见郑庄公上套,假装自己并不知情,让庄公讲述了事情原委之后才给郑庄公出了个计策:“掘地及泉,隧而相见。”
在地上挖个坑一直挖到有水时就算做黄泉水,然后就在地下与姜氏见面。
颖考叔这一手偷换概念的把戏玩得是炉火纯青。
郑庄公一听的确可以说得过去,竟就照着颖考叔的建议,成功地见到了姜氏。
姜氏此时就算再有偏见也没法再说什么了,公子段逃到了卫国,郑庄公全面掌控了郑国。这时再不听话只有自讨苦吃。
于是,姜氏与郑庄公母子俩言归于好。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