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手下人才之多又有才华 他是怎么棋差一步被李世民抢占先机的
人心中都有欲望,因为有欲望,所以才努力向前进,正是因为有这种欲望,时代在慢慢进步,人类在往更好的生活发展。在我们古代历史中,皇室家族的争斗非常厉害,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欲望,那就是坐上皇位。李建成是唐朝第一位太子,他投胎投的好,是李渊第一个儿子,深受李渊的器重。如果他的人生没有李世民,那么他登上皇位的几率很大,只可惜李世民的实力太强,最终还是让李世民抢占了先机,他离开人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太子。
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稍微有一些势力的大臣都想把隋炀帝给干掉,其中就包括李渊。在617年的时候,李渊还在太原当大官,李渊手下有很多厉害的人物,他们经常劝说李渊早做打算,因为李渊的名声是出了名的好,皇帝早就对他不满意了。人无论处在哪个位置,都想要和家人好好的活着,如果生命遭受到了威胁,那么人会遵循心中最原始的想法,那就是跟敌人奋斗下去,为自己争得一个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李渊听从了手下的劝说,为自己做好打算,他让长子李建成去河东生活。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为什么李渊要让儿子单独住河东呢?李建成没有跟父亲住在一起,皇帝的眼线就不会盯着他看,他就可以帮李渊秘密地招纳更多的人才。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一方面李渊对于长子是十分信任的,要不然不会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李建成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如果李建成真是一个草包的话,他的父亲也不会委以重任,毕竟造反不是一个好名声,一旦输了的话,整个家族都要跟着输,在短时间内很难再次翻身。
李渊刚刚起兵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麻烦,西河守将誓死拥护朝廷,跟李渊是死敌。李渊经过一番思考,他派出了李建成以及他的弟弟李世民一块攻占这个地方。打仗除了有士兵之外,还要有粮食,因为人都是要吃东西的,如果没有东西的话是很难打赢仗。让人觉得很奇怪的是李渊除去路上吃的粮食之外,他只给了士兵三天打仗的粮食,这是李渊对儿子们的足够信任吗?相信他的儿子们能够解决这其中的困难吗?事实证明李渊的猜测是对的。
李建成这一次带领的军队没有作战经验,大部分是一些新兵蛋子。面对这种情况,李建成为了让军队有纪律,他就跟士兵们做了一个约定,不论是将军还是普通士兵,只要是吃的老百姓种的东西,一定要先给钱,不能做一个强盗。有将军的带动,士兵们都非常守规矩,没有给李建成带来麻烦,还养成了好的习惯。李建成带领军队来到了西河城下,他一开始并没有采取强攻的手段,而是采取劝说的方式。李建成将天下的局势跟大家说了一番,在他诚恳的讲述中,城内的不少大臣深有体会,认为隋炀帝不会是个好皇帝,跟着他没有多大前途,还不如跟着李渊干,前途还大一点。高德儒不这么想,他认为造反是不对的,自己身为西河城的郡丞,要誓死拥护隋朝的统治,不应该叛变。李建成的目的就是将西河城拿下,碰上高德儒这种人,他没有退缩,带领军队攻打他。郡司法书佐一向跟高德儒不对盘,好不容易有了对付他的机会,他不想错过,他偷偷地将城门打开,让李建成轻轻松松地进了城,李建成没费什么力气把高德儒给活捉了。李建成将西河拿下之后,就带着士兵们回到了太原。虽然说这一次战争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它的意义是非凡的,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第一次带着军队成功攻下了一座城池,李渊对于自己的未来很有信心,不害怕将来要面对的困难。
一个优秀的团队,除了有优秀的领导之外,还要有厉害的前锋力量,因为打头阵的就是前锋部队。李渊生了几个好儿子,他的几个儿子为他打下了大片江山,击败了许多敌人,他能当上皇帝也可以说是毫无悬念。李渊当上皇帝没多久,他就册封李建成为太子,李建成有当太子的能力,很多大臣都支持他。李世民对这一切非常不满意,他认为自己的功绩明明比哥哥大,只因为投胎没投好,没有早几年从母亲肚子里面出来,所以才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势力越来越大之后,两个人之间的摩擦也越来越大,看对方都不满意。李渊看着这种情形心里面很难过,两个孩子都是他最喜欢的,但是皇帝只会是一个,必定需要委屈一个孩子做臣子,他选择牺牲李世民,因为李建成是长子,而且他的能力也不差,如果越过李建成,册封李世民的话,会招来许多闲话。李建成和李世民出现摩擦的时候,李渊多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实在不好做,不论惩罚谁都会有一个儿子伤心。
李世民心里面明白,如果李建成顺利当上皇帝之后,那么李建成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他。李世民是一个勇于拼搏的人,他不相信别人能够掌握他的命运,他认为命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他发动了兵变。这一切不在李建成的预料之中,他没有想到弟弟的胆子这么大,敢在父亲还做皇帝的时候,就对他下手。一个是有备而来,而另一个是完全没有预料,结局可想而知,李建成在这场战争中输了。李建成这一辈子可以说是非常风光,他是父亲的长子,深受父亲的器重,只可惜他有一个比他还厉害的弟弟,说来说去还是运气不好,如果换成一个平庸一点的弟弟,那么他的人生可能会大有不同。你对李建成这位太子有什么其他看法呢?欢迎大家说出你的看法哦。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