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那么多儿子都争皇位,当自由自在的王爷不好吗?
明朝的王爷都是世袭罔替的,结果导致后来王爵泛滥成灾,成了国家的巨大负担。朱元璋是个苦出身,差点被饿死,所以对子孙后代照顾的十分周到,害怕他们饿死,所以为子孙后代制定了历史上罕见的丰厚待遇。
首先是封地,给每一位皇子都有一块封地,在封地之内藩王有很大的司法权,而且藩王可以兼任地方军职掌握地方兵权,除了王府的长史、护卫指挥、镇守指挥外,其他官员一律由藩王任免。
藩王可以随时召见所居住城市的行政长官,而且这些官员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要到王府候见。藩王可以派人直达御前,如有阻拦以奸臣论处,监察官员对藩王的小过错或者听到的藩王的大过错上奏朝廷的,按离间亲戚关系罪处斩。即使藩王真有大罪也要押送朝廷由皇帝亲自发落,轻则当面申饬,重则废为庶人。
1395年朱元璋再次强调,藩王除非犯了谋逆不赦之罪,其余罪行一律由宗亲会议报皇帝裁决,不得逮捕。如果大臣不让藩王见皇帝造成藩王死亡的,这个大臣就是奸臣,王府的长史司和护卫司有权行文五军都督府捉拿奸臣,五军都督府必须捕斩奸臣还要族灭其家。藩王有权练兵待命,接受皇帝密诏讨伐叛逆。藩王吃饭的时候,乐队奏乐,四品官在餐厅侍立,五品官在丹墀下侍立。
除了这些政治上的特权之外,藩王还有经济上的特权,他们都享有终身俸禄,每年50万石禄米,还有各种的税收都归他们享有,此外还占有大量的良田。永乐以后对藩王事务管理趋于严格也只是在政治上加强了对藩王的管控,厚禄依然没有改变。所以明朝的藩王生活的还是很滋润的。
与明朝相比清朝的藩王就有名无实了。
清朝入关以后对明朝的藩王制度进行了改革。首先没有封地,只能在北京居住;第二俸禄也降低不少,藩王们的俸禄最高的一年1万两银子,1万石禄米;第三,世袭罔替的制度较为严格。
有清一代,藩王成百上千,真正世袭罔替的只有12个,其他的一律按照带降一等的制度世袭,所以一个皇子如果没有实权,想过好日子是不容易的。
但是清朝的继承制度不是,而且藩王可以参政,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每个皇子都有继承权,而且一旦继承皇位那就是咸鱼翻身了。谁不抢?
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就都摩拳擦掌,争夺皇位,史称九王夺嫡,这样的做法也有它的好处,在选择继承人上引入了竞争机制。而且是全方位的竞争,每个皇子都使出浑身解数去争夺皇位,文的武的、软的硬的、阴的阳的,无所不用其极,最后胜出的必定是各方面素质最为过硬的一个。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四皇子胤禛脱颖而出,荣登大宝,成了后来的。雍正在位19年,勤于政事,不辞劳苦,为乾隆盛世的到来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假如没有这样的竞争,藩王都活得很滋润,都不想当皇帝,那历史可能是另一种写法。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