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_name}

{site_name}

🌜 搜索

大唐名将郭子仪!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合体!

历史故事 𝄐 0

所谓时势造英雄,虽不是绝对,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却是至理名言。

不过是混吃混喝的小小亭长、小小游侠,只是在丰沛一带混得风生水起,没了秦末乱世,他还能成为大汉太祖高皇帝?

<a href=https://www.lishiji.cn/lishi/105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大唐</a><a href=https://www.lishiji.cn/lishi/468/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名将</a><a href=https://www.lishiji.cn/lishi/232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郭子仪</a>!<a href=https://www.lishiji.cn/lishi/447/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s://www.lishiji.cn/lishi/10838/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司<a href=https://www.lishiji.cn/lishi/12090/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马</a></a>懿</a>和<a href=https://www.lishiji.cn/lishi/7/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s://www.lishiji.cn/lishi/12395/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诸葛</a>亮</a>的合体!

曹操靠着祖父、父亲遗留,做上了官,官位不大,却好过一般人,最起码刘备是比不上的。没了东汉末年的乱世,曹操也许会成为东汉三公,但刘备绝不可能当上一郡太守。乱世于老百姓是灾祸、苦难,对某些人却是机遇,大唐名将郭子仪便是受益的一位。

《旧唐书·郭子仪传》中,全篇9千多字,在安史之乱前的记载不足200字,而那一年郭子仪已经58岁。安禄山祸乱大唐天下,却成全了郭子仪。

郭子仪是个大唐的官二代,父亲郭敬之最高官位为一州长官——刺史,死后被追赠太保、祁国公,这还是因郭子仪的功劳。刺史对我们升斗小民是大官,可放到2000多年的史书中,有点不够看,除了史学爱好者,谁能说出几个刺史来?甚至连刺史是什么官都不清楚。

大唐名将郭子仪!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合体!

父亲是个文官,郭子仪却以武举人的身份进入仕途,不过也正因郭子仪武人的身份,才有了郭家的飞黄腾达。乱世更需要提剑杀敌的武将。

郭子仪前半生,与其他人没什么不同,在大唐朝廷一步步上升,若没有安史之乱,他的结局,与他的父亲没什么不同,在史书中,恐怕也仅仅留下个名字罢。

安史之乱初期,郭子仪在河北的战事顺利,正准备扩大战果的时候,偏偏哥舒翰兵败潼关,唐玄宗逃亡蜀中,连都城长安也沦陷了。太子李亨趁此机会,在灵武登基,号召郭子仪会师灵武。

大唐名将郭子仪!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合体!

李亨召回郭子仪等大将,明着理由是为收服二京(长安、洛阳)做打算,实际上却为了有两个目的,一是向郭子仪、李光弼等人表明自己大唐皇帝的身份,二是收拢兵权以防唐玄宗。

看着眼前的老将郭子仪,李亨虽然还不知道大唐将来得依靠对方,当不吝赏赐,任命其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朔方节度使,相权、兵权于一身,郭子仪可谓是位高而权重。

李亨愿意让郭子仪控制如此大权吗?当然不愿意,但他没别的方法,还得指望他收拾安禄山,重整大唐江山。这时候,李亨心里最大的担忧,恐怕就是郭、李二人变成另一个安禄山了。

大唐名将郭子仪!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合体!

随着战争进行,郭子仪的官越做越大,权位越来越重——天下兵马副元帅(一般由皇帝或皇子、宗王担任)、司徒、代国公,其他官职如兵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官职依旧,而这时候郭子仪已经60岁。

若问一个年轻的小伙:你怕一个60多岁的老人吗?小伙子肯定嗤之以鼻,但李亨是怕郭子仪的。人心难测,不到最后一步谁敢肯定对方是好人、是忠臣?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郭子仪是周公,还是王莽,李亨不知道,他却不能不做防范。

李亨处理郭子仪,有两个方法——罢免,或杀掉。李亨舍不得杀郭子仪,虽然现在大唐局势稍好,但整体依然糜烂,难保不会再用到郭子仪。刚好郭子仪兵败相州,李亨趁机罢了他的兵马副元帅,夺了兵权。

大唐名将郭子仪!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合体!9133.jpg" alt="image.jpg"/>

对李亨的夺权行为,郭子仪也有应对方法——李亨,或学安禄山造反,一切不过是选择而已。郭子仪怎么做——老老实实交出兵权,然后回京城养老。

无论任何皇帝,总喜欢听话的臣子,所谓雷霆雨露均是君恩,郭子仪的做法便符合封建帝王的贤臣标准:朝廷需要你,哪怕拼死也得往上冲,不要你,毫无怨言立即下场。农夫喜欢勤恳的老黄牛,而郭子仪就是大唐的老黄牛。

肃宗死,儿子唐代宗继位。代宗对郭子仪,也如父亲一样“纠结”,局势稍好,立即夺了郭子仪的兵权。一旦不可控,再让老将出马。对郭子仪,唐朝皇帝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换作你,生不生气,怨不怨恨?

大唐名将郭子仪!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合体!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郭子仪执掌大权,他之一怒,恐怕便是改朝换代。叛将王献忠对郭子仪说:“今主上东迁,社稷无主,令公身为元帅,废立在一言耳。”若郭子仪高兴,废立皇帝就一句话的事。

无独有偶,郭子仪之子郭暖与妻子升平公主吵架,气急来了句:“我爹是不想当皇帝,否则哪有你爹的事?”升平公主气不过,跑去找父亲告状,唐代宗说:“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简单说来,就是郭暖的话没错。

我们常说,能忍方能成事。郭子仪是忍么?我倒不觉得。郭子仪如此行事,是将一切都看淡了。对郭子仪来说,皇帝的“重用”和“猜忌”,如同我们平时吃饭喝水一般——仅以平常心看待。

除了个别例子,大多功臣的下场,是由于缺乏处世智慧,恃功而傲,造成的悲剧。功臣不将一国之主放在眼里,没了尊卑,皇帝便会担心:他不尊重我,一旦有了异心,我就危险了。皇帝担心自己安危,只能除掉功臣。

皇帝驾驭群臣,说白了靠两个字:敬和畏。没了敬畏,大臣会觉得皇帝同我们一样,他能做得,我为何做不得,皇帝便危险了。皇帝为了保持“敬畏”,只能以杀戮而结束。

有人会说,功臣活得好窝囊啊!这是时代局限性,除非你有打破时代的能力,否则只能适应其中,而非做个“另类”。封建时代,皇权独大,不想着如何保全自己,妄图挑衅皇权,做好改朝换代的准备了么?

郭子仪深谙“封建”之道,对皇权表现出无限恭敬,除非真的遇到昏君,否则皇帝是不会杀掉一个安分守己,又能力挽狂澜的能臣的。

郭子仪仿佛司马懿、诸葛亮的混合体。他的经历与司马懿类似。司马懿阻拦蜀汉侵袭,镇压辽东,数次挽救魏国于危难,正始年间却被曹爽排挤,最后选择拼死一搏,夺取曹魏大权。

诸葛亮独掌蜀汉大权,却始终以臣子身份自居,不曾做过“篡位”之举。权倾天下的时候,哪怕皇帝再猜忌、排挤,郭子仪依然选择做诸葛亮,而不当司马懿。

面对登顶的诱惑而不动心,被排挤的不平不公而不生怨,试问诸君,又有几人能做到?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