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翰林院侍读华察简介:曾主持过会试和殿试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华察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华察(1497~1574)字子潜,号鸿山,江苏无锡人。明朝弘治十年六月初六日生于无锡县隆亭即今无锡市东亭镇,少时聪颖,12岁能作诗文。因做过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官,辅导过皇家孩子读书,被称为“华太师”。
人物生平
嘉靖元年(1522)中举人。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后任户部主事,奉命去江淮征收租税。后调为兵部主事、员外郎中。嘉靖十二年(1533)任翰林院修撰,校录历朝宝训、实录。后升为东宫侍读,参与会试。嘉靖十八年(1539)出使朝鲜。回国后执掌图籍。后因遭同僚谗毁而被弹劾。嘉靖调任司经局洗马,二十二年(1543)再被启用,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又拜侍读学士,奉旨主持应天府(今南京)乡试。翌年逢大比之年,主持会试和殿试。他秉公叙用天下名士。后复遭中伤而“抗疏乞归,拂衣归田”,于嘉靖二十四年再次弃官回家。以后他常到惠山参加碧山吟社的活动,与一班文士诗酒唱和。平素以“五不欺”(不欺天、不欺君、不欺亲、不欺友、不欺民)自慰。
嘉靖三十三年(1554),他资助无锡县令王其勤筑城抗倭。同年协助官府“丈田清粮”,查出漏税的无粮田16万亩,免去无田粮7000多石。但一些被查处的富豪凭借权势进行中伤,使负责此项工作的官员翁大立(华察门生、山东布政使参议)被借故革职,孙慎(监察御史)、王其勤被调任。华察为之不平,4年后在荡口鹅湖边为他们建立了一座“三公生祠”,亲自撰写《首建三公生祠记》,连同丈量器“步弓”一并刻石于祠内墙壁上。他还为地方修造桥梁,曾建成江陂桥(今江溪桥)、学士桥(在江陂桥南)、砖桥、鸭城新桥、冷新桥等。但也费巨资在隆亭造了一座豪华住宅,“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侯门王府叹壮丽不如”,因而民间有“华太师造龙庭”、“龙庭一夜改东亭”的传说。华察于明万历二年(1574)五月二十七日逝世,终年77岁。葬于甘露萧塘。
个人作品
著有《皇华集》、《翰苑留院集》、《知退轩集》、《碧山堂集》、《东行纪兴》等,惜传世不多。其中尤以《严居稿》八卷为最胜,后人对其诗有较高的评介。
代表诗作
【惠山寺与施子羽话别】
看山不觉暝,月出禅林幽。
夜静见空色,身闲忘去留。
疏钟隔云度,残叶映泉流。
此地欲为别,诸天生暮愁。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