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镇海之战的始末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农历正月,镇海口曾经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海战,这就是中法镇海之战。镇海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以来我国首次获得全胜的一次重要战役,它极大鼓舞了广大军民抵抗外敌侵略、保卫国土的决心和信心,在中国近代军事史,尤其是海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战火起因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始,帝国主义列强掀起夺取的高潮,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重要场所。1884年6月法国侵占越南不久就发动了中法战争。由于清朝对法宣战时未召集各国大使,因此战争不具有公开性,而法国自始至终未向清朝宣战,仅称为“报复性军事行动”。战场除了在安南境内展开外,法国也派遣部队攻打云南边界,并派遣孤拔率领远东舰队攻打福建、台湾。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10月法军在台湾沪尾(今中国台湾省台北淡水镇)战败之后,为阻止南北海运和闽、台联系,孤立台湾守军,法国侵略者于10月23日宣布封锁台湾海峡,由利士比率领一支分舰队沿台湾西海岸海域进行巡逻截击,并以三至六艘军舰在马祖澳附近海域游弋,控制南北海运和截断闽台间联系。为了保卫祖国领土,全国各地掀起了支援台湾的运动。福建前线军民利用夜雾偷渡等办法进行反封锁斗争,胜利到达彼岸,将一批批物资和兵员送到台湾,不断加强守军的防御力量。
但是,偷渡援台毕竟缓不济急,且损失过重。有鉴于此,新授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新任张之洞等人纷纷建议:由南、各派军舰数艘,组成援台舰队,打破敌军封锁。清政府也以“台湾信息不通,情形万紧”为虑,经过多次催促,最后由南洋水师派出“开济”“南琛”“南瑞”“驭远”“澄庆”五舰,交提督衔总兵吴安康统领,执行援台任务。舰队从11月起在上海进行准备,添置炮位,迟至次年1月18日才出发南下。孤拔早已得知这一消息,他决定亲率法舰七艘,拦击中国援台舰队。
1885年2月7日,孤拔率舰队自马祖澳出发,北上搜索中国援台舰只。2月12日,双方舰队于浙江石浦檀头山附近洋面遭遇。吴安康不敢与敌交锋,率舰队逃跑,“驭远”“澄庆”两舰航速较低,落在后面,被迫驶入石浦港隐蔽。法舰追赶“开济”等三艘巡洋舰未及,便返回封锁石浦港,并于14日夜间用水雷将“澄庆”“驭远”两舰击沉。2月15日,“开济”“南琛”“南瑞”三舰入镇海口避敌,宁绍道台薛福成令三舰合力守御。孤拔得知“开济”等三舰躲避在镇海口内,便率舰队进犯镇海。
严阵以待
光绪十年春,法舰犯福建,浙江戒严。浙江巡抚,亲临镇海,调集诸将,察看地形,布防备战。
镇海为浙东之门户,宁波之咽喉,招宝山扼其北,金鸡山峙其南,最据形胜。惟北岸招宝山南面山腰石厂,直对金鸡山,江狭水浅,虽江心有水雷沉船,仍恐敌船拖曳冲过,筑炮台1座4月完工,曰:“定远”;内置阜物士40磅前膛炮1门、阜物士后膛炮1门、土炮3门。在招宝山东北麓的威远炮台增炮8门,博洪200磅后膛炮1门,瓦瓦司40磅后膛炮3门,瓦瓦司80磅后膛炮2门,英国土炮2门。
提督欧阳利见亲驻金鸡山督师,在山上筑营垒和瞭望台,指挥全局。在金鸡山东北筑天然炮台1座,置前膛铁炮3门;西北筑自然炮台1座,置前膛铁炮4门。在原在金鸡山东沙湾头的靖远炮台,置瓦瓦司80磅前膛炮4门,瓦瓦司80磅后膛炮1门。小浃江口的镇远炮台重置炮5门,瓦瓦司80磅前膛炮1门,瓦瓦司46磅前膛炮2门,英国土炮2门。原南拦江、北拦江二座炮台,在鸦片战争后报废,对江南泥湾南拦江炮台进行重建,据说,炮台用当地山土黄泥、石灰拌以糯米饭,互为捣实,叠砌而成,当地群众称为“三合土”炮台,又称“糯米饭”炮台。
在两岸要隘沙蟹岭、庙湾山、葫芦峤、梯子岭、马鞍山、布阵岭、孔墅岭、青峙岭、大东山、清泉场、西门外、石塘下筑营垒、石垒、石堡十二处,并在两山密林之处,垒石筑墙,只插旗帜,不设一兵,以迷惑敌人。
在甬江口上设马渡船,以代浮桥。两旁钉木桩、沉石船,中间可以通出入。购钓船五只,旧轮船(宝顺轮)一只,储石以待,必要时沉船堵江口。对外国引水人员实行监视,使其不为法军所用。把法国教堂的传教士全部迁到江北岸,派兵监护,以切断敌之内应。江口外设置水雷数十具,各要隘处挖掘壕沟、布地雷、障碍物等。自宁波到镇海设电杆四十里,七里屿等处有灯塔、标杆、浮筒全部撤除。
南岸自金鸡山起南至育王岭驻兵六营,由提督欧阳利见统领3500兵。北岸招宝山沿港一带驻五营,由记名提督杨岐珍负责率兵2500。招宝山、拦江泥湾港口各炮台由吴杰领之。同知杜冠英为海防营务处,宁绍道台薜福成为宁防营务处,宁波知府宗源瀚为营务处,提调游击钱玉兴率兵3500驻梅墟为后路。水路由“超武”“元凯”两舰及红单师船停泊在江口待命,小港、五乡碶皆有炮船接应。
“超武”管带贝珊泉,镇海憩桥人,是总兵贝锦泉三弟,珊泉有才,一直随锦泉襄办船务,锦泉擢海壇(福建)总兵,珊泉继其兄超武轮船管带职。中法战役前,朝庭调任贝锦泉为定海总兵,兄弟俩为保卫自己的家乡全力以赴,投入对法作战。
各乡村纷纷组织民团、渔团,盘查奸细,保护地方治安。县城店铺举办团练,集合勇丁百名,日则练兵,夜则梭巡。镇北诸乡设立团练公所,务村落每10人立一尖旗,团总以方旗领之。镇南灵岩、泰邱、海晏3乡沿海,共有20余庙,庙脚步每户出一丁,集2万余人。在紧要地方添募勇夫,济团丁之不足,从而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防御体系,镇海军民为保卫家乡严阵以待。
江口激战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农历正月十五(3月1日),法国远东舰队在孤拔中将统领下,向镇海关发起进攻,法舰“纽回利”鼓轮前进,攻招宝山炮台,其他三舰随后赶到,向招宝山发起总攻。清军炮目周茂训发炮迎敌,一发即中法舰船头,折其头桅,后又击伤其船尾。清军水师超武、南琛、南瑞等舰也来助战,击中法舰二炮。法舰用排炮还击,炮台受数十弹,均陷入三合土内,周茂训中敌弹折其右胫。山后明炮台,亦被中弹,阵亡炮手二名,勇丁一名。从午后一点到五点,两军各开数百炮,镇海城中弹如雨下,惊天动地,城内居民,早已隐蔽和疏散,百姓无一伤亡。法舰不能靠近镇海口岸,眼看天色已晚不支而退。
农历正月十七(3月3日),法舰“答纳克”等复攻招宝山,吴杰亲开大炮,击中法舰烟筒,第二发击中头桅,横木下坠,好几个法国士兵受伤,士气低落,法舰不敢再攻,仅留一船游弋在山下相牵制。吴杰击退法舰,却受到提督欧阳利见的斥责,责他“不奉命令擅自开火”。盖因在对付法国侵略者的方针上,当时军中有很大分歧,欧阳利见主张拆卸一线主要火力,隐藏回避,然后伺机歼敌。但更多的将士主张发挥海岸大炮威力,决胜在甬江口外,不容敌人一兵一卒登陆。吴杰赞同后一种主张,他向提督陈言,力主发挥海岸大炮的威力。欧阳利见要用军法处置吴杰,但巡抚刘秉璋保下了他。
农历正月十九(3月5日)午夜,风雨交加,天空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法人乘小船企图偷袭港口炮台,被副将费金组发现,率领官兵及时阻击,将其两船击沉,杀死法人多名。
农历正月二十八(3月14日),法舰不敢接近港口,在遥远处炮击小港炮台,弹重三百六十磅,我炮台无大损失。法人复驾炮船进港,结果桅顶绳索忽然断,好多士兵被压死。镇海炮台固若金汤,军民联防铜墙铁壁。清兵昼夜严防,不得休息。法舰几次进攻均告失利,无法接近甬江口,只能停泊在港口外。
为孤立法军,清军号令当地百姓不得向法军提供给养,得到积极响应。守备吴杰利用法军给养困难的时机,带士兵扮成渔民,驶小船带着食品,从小港下船驶往法舰,后登上法舰,摸清了大炮位数和人员配备等情况,不料中途被法军识破,吴杰跳海潜水后归营。1885年上海《申报》为此刊发了题为“吴杰巧扮渔人深入虎穴”的文章,一时传为佳话。
薛福成至镇海劳军,建议总兵钱玉兴夜袭抛泊在游山外的法舰,副将王立堂夜率敢死队,潜运后膛车轮炮8尊,伏青峙岭下,二月初五(3月22日凌晨)四更突射法舰,连中5弹,伤法兵多名。待敌惊起发巨炮回击,清军已收队回营。其后,如值晦雾天气或见人众,法舰辄开炮始试探射击壮胆。因清军严阵以待,不敢再犯。
法军撤离
1885年4月4日,清政府与法国政府双方匆匆签订停战条件,战争终止。13日,镇海口外法舰传告:法提督准于明日8时乘舢板悬白旗来会中国提督,谓有急要公事面商,请派员中途接应进口。4月14日,法远东舰队副司令利士比从加臣尔亚舰致函欧阳利见,告奉巴黎命令,中法于4月15日停战。
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丁·巴德纳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5月28日晨,利士比乘加利桑尼亚号铁甲舰离开镇海,李怀义代副司令职。6月9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纳在天津正式签订了《中法新约》,又称《李巴条约》,共10款,造成“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局面。6月11日,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死于澎湖。6月26日法舰撤离,仅留李怀义座船。29日夜晚,最后一艘法舰撤离,镇海口启关通航。
中法镇海之战,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镇海军民抗法英雄事迹将永存青史,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