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是怎么当上辅政大臣的 他到底有没有夺帝之心呢
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攻克皮岛,参加松锦之战,平定农民起义,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皇太极病逝后,拥戴皇九子福临即位,成为议政大臣,位极人臣。去世后,接受遗诏成为顾命辅政大臣,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帝在索额图、黄锡衮、王弘祚等人支持下,逮捕鳌拜下狱论罪,囚死于牢中。
崇德二年(1637),清军进攻牵制辽东的明军重要基地皮岛,明军严阵以待,炮火齐发,形势紧急。鳌拜凭着蛮力奋勇冲杀,第一个登岛,与明军展开近身肉搏。皮岛被攻克后,鳌拜以此战役的功臣,皇太极封他三等男,赐号“巴图鲁”(勇士)。之后鳌拜又立下许多战功,位居护军统领,是八旗将领中具有较高地位的人物。
入关以后,鳌拜又率军追击闯王的军队、驰骋疆场,奋勇杀敌,冲锋陷阵,为满清打了许多胜战。1646年鳌拜随肃亲王豪格出征四川张献忠大西军,身先士卒,勇猛杀敌,在南充大破大西军军营,斩张献忠于阵,之后鳌拜等又继续深入,基本上肃清了四川一带的农民军因此以首功被顺治帝封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在,自此,鳌拜参议清廷大政。
皇太极去世,四亲王与三郡王争权时期
而在当年多尔衮与豪格的权力斗争中,鳌拜也是核心人物之一。皇太极生前统领的正黄旗与镶黄旗拥立豪格,而多尔衮自领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则拥立多尔衮。双方争持不下,形势极其严峻。他手握镶黄旗重兵,与两黄旗大臣盟誓于大清门,坚决拥立先帝(皇太极)之子,并命两旗精锐护军全副武装环卫崇政殿,做好了不惜兵戎相见的准备。这使多尔衮不敢轻易夺位,做出退步,让6岁的福临继位,自己作为辅政大臣。但在多尔衮摄政期间,多次遭受残酷打击,三次论死。其实那时候,鳌拜如果谋求个人利益,完全可以投靠多尔衮,但是,他始终没有。他是清初的一名悍将,又能衷心事主。
顺治亲政时期
所以在顺治亲政后,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的鳌拜、索尼等人深受顺治重用和敬重,顺治视他们为自己的心腹。之后,鳌拜一直随侍在顺治身边,直接参与着国家各类事务的处理,如商讨本章批复程序、联络蒙古科尔沁部、协和太后与皇帝之间的关系、祭奠过世王公妃嫔、协助会审案狱,并倡议“大阅以讲武”,亲自教武进士骑射等。
顺治十三年(1656),鳌拜旧伤复发,卧床不起,顺治亲自去鳌拜府邸慰问。顺治十四年(1657)冬,孝庄文皇后(即皇太极妻)病重,顺治日夜侍候在左右。鳌拜也昼夜于宫中伺候,顾不上自己休息吃饭。顺治对鳌拜大加赞赏。所以在顺治患天花时,会指定鳌拜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帮助自己的幼子康熙,也是正常的!
可是,在封建社会中,权力才是最好的东西,一旦得到足够的权力,人就会变了。鳌拜也不例外,在出生入死、创下无数战功后,就算是不能得到大清的全部也要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于是,鳌拜就开始打起了自己的算盘,打算打破目前的政治格局。
鳌拜和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被称为四大辅臣,这四人都为大清立下了很多功劳。而且,也都在顺治灵前盟誓,全力辅佐玄烨拥护大清,至死不渝。而且,大清也想让这四人共同存在,不仅可以继续为大清效力,辅佐大清幼主,还可以让这四人达到互相牵制、以防一方势力过大,对大清造成威胁的目的。其实,这四人之间也存在很大利益纠葛,而鳌拜是最有想法的一人,并且,成为辅臣之首是鳌拜一直以来的愿望。
其实,这四大辅臣中了,索尼属于元老也是辅臣之首,但是,他年岁已高,只想脱身世故、颐养天年,不想再参与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中。苏克萨哈早年追随多尔衮,可是,当多尔衮一族在争立帝位中败下阵来以后,苏克萨哈便倒戈投靠顺治一族,并且,出来指正多尔衮的种种的罪行。这种卖主求荣的做法虽然得到了顺治帝的重用,可是,却让索尼、鳌拜等人对其嗤之以鼻,但其还是排在是辅臣的第二位。
第三位是出生儒雅的遏必隆,他虽然排名第三位,却事事依靠鳌拜来为其撑腰,自然对鳌拜不构成威胁。可以说,鳌拜一直不甘心屈居第四。所以,鳌拜分析,目前三人中,只要除掉苏克萨哈,那么,自己就可以轻松登上辅臣之首。
鳌拜一直在等待时机,康熙六年,索尼病死,这对鳌拜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最起码,辅臣首位已经让了出来。可是,同时索尼却给鳌拜也带来个坏消息,就是索尼死前,一直担心鳌拜会反。几番谋略后,决定上书15岁的康熙亲政。不久,康熙便亲政开始主持国事,这时候的苏克萨哈顺位成辅臣首位,但是,他做出的一个举动却彻底让鳌拜对他起了杀心。那就是,他上书打算解除辅臣之位。
这就让鳌拜的位置非常尴尬了,如果,鳌拜不退出,那么,就非常明显的表露出他对皇帝之位乃至对大清还有贪念。鳌拜内心是非常复杂的,虽然,自己没有夺位之心,可是,也不想这么多年的辛苦换来的却是这种结局。况且,鳌拜向来贪恋权力,正在马上登到辅臣之首,胜利在即之时却功亏一篑草草的退出,自然,这不是鳌拜想要的结果。于是,他就打算除掉苏克萨哈,可是,康熙却力图阻止鳌拜的做法。最后,在鳌拜的强权下康熙没有胜过鳌拜,苏克萨哈被处以绞刑。
此时,孝庄太后着急了,看到鳌拜的势力已经无法阻挡,于是,决定跟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联姻,这个女人也就是后来的孝诚仁皇后。可以说,索尼虽然在生前未能遏制鳌拜的势力,不过,他临死前的一个动作却在其身后造成解决鳌拜问题的良好转机。这年康熙与赫舍里氏完婚,由于,小皇帝玄烨已年满14岁,所以,索尼上书请小皇帝遵循先帝顺治14岁亲政的先例,开始亲政。
索尼病死,苏克萨哈已除,遏必隆完全不在鳌拜的威胁里,这时候的鳌拜,已经占据了四大辅臣之首。可是,也正是这种势均力敌的四大力量被打破后,才让年幼的康熙帝对鳌拜越来越不放心。因为,此时的鳌拜不仅功高盖主,还在朝廷上下威信极高。而且,苏克萨哈的这一事件,让康熙和鳌拜的矛盾更加明显。虽然,康熙觉察到鳌拜是他成长路上的最大阻碍,可是,回想鳌拜对大清的贡献,还是下不了决心除掉鳌拜。
而鳌拜这一边,其势力间的想法却产生了分歧,很多跟随鳌拜的部下此时已经察觉到康熙已经对鳌拜起了疑心。如果不先下手,那么,最后只能被康熙除掉。可是,鳌拜毕竟是跟随大清多年的人,让他起兵反叛大清,他觉得对不起先皇,更对不起这么多年的自己。并且,就在几人秘密投票选择反不反的时候,鳌拜还是在纸条上写了“隐”而其他几个都写了“废”。这也足以说明,鳌拜其实是没有反叛之心的。
虽然康熙已经亲政,但鳌拜并不想归政于他。当时在康熙宫廷中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说:“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的宰相(即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此时的鳌拜已经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可以说,此时无论鳌拜如何,年幼的康熙面对手握兵权的鳌拜只有敢怒不敢言的份。
可是,康熙皇帝毕竟是大清的主子,就是自己不想争取,后面的很多人也想要杀了鳌拜,以此夺回大清的政治大权,而孝庄太后更是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力劝康熙下定决心杀了鳌拜,甚至说道:“如果不除鳌拜,那么,你自己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男人,一辈子就会沦为鳌拜的傀儡,在大清历史上最大作用也只是给大清留下后代的一个人而已。”正是孝庄太后的这一席话,让年幼的康熙最终下了狠心除掉了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不得不否认他的确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重要人物。
鳌拜到底有没有夺位之心,只有他自己知道,不过,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眼里,造成威胁的就是要除掉的,也许,对他们来说,鳌拜的死去才是对大清最大的忠心。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