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_name}

{site_name}

🌜 搜索

揭秘朝鲜战争内幕:李奇微如何破解彭德怀作战规律

历史故事 𝄐 0

揭秘朝鲜战争内幕:李奇微如何破解彭德怀作战规律?朝鲜战争的时间是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主要的指挥官是彭德怀和金日成。美方的主要指挥官是麦克·阿瑟、李奇微、李承晚。中国有句古话说的非常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朝鲜战争中,美方的指挥官李奇微是如何破解彭德怀的作战规律的,一起来看看。

从1950年到1952年间发生的朝鲜战争可以说是中美两国军队以流血的方式进行的一次 "军事交流"。 60年来,交战双方都在不断总结这场战争中的得与失。志愿军的战略战术多来自中方高级将领的头脑,而美军则更依赖严密的战场分析体系。美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刚上任时恰逢志愿军第3次战役进攻的高潮,美军出现潮水般的撤退。有关资料显示。当时,美第8集团军运筹小组通过收集志愿军入朝参战后与美军交战的全部战斗记录,发现了一组至关重要的数字:从1950年年底到1951年年初,中方军队3次大规模攻击持续的时间都是8天。

运筹小组敏感地意识到,出现这种状况并非巧合。通过查阅相关情报资料,运筹小组发现"8天 "这一数字是由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方式严重落后,加之美国空军强大的空中封锁,致使其战斗物资往往只能支撑一周的作战行动。一旦粮食和弹药消耗殆尽,攻势只能被迫停止。美运筹小组由此得出结论,志愿军从发起战役到战役结束最多持续一周时间。

李奇微头脑中随即形成对付志愿军"礼拜攻势"的有效方法:当志愿军凶猛的"礼拜攻势"接近尾声的时候,联合国军队再将强大的反击力量投入前沿,向弹尽粮绝的志愿军反扑上去,把志愿军死死缠住。按照这个思路,李奇微分别于1951年1月15日、25日、3月7日连续发起了代号为"猎犬行动"、"霹雳作战"、"撕裂行动"的3次进攻作战。最终重新占领了被志愿军夺取的汉城,一举扭转了联合国军队的颓势。

在中美双方军事院校的教材中,"上甘岭战役"都成为经典战例。这场战役自1952年10月14日始,至11月25日结束,历时43天。美韩军共投入步兵10个团加两个营,共6万余人。志愿军先后投入了两个精锐野战军的9个团,11个炮兵营,一个炮营,共计4.3万余人。这次行动被命名为 "摊牌行动",其策划者为第3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计划伤亡人数为250人。但战役一打响便处于失控状态,大大超出了交战双方的预想。整个战役志愿军阵亡7100人,伤残8500人;联合国军阵亡11300人,伤13600人。战后,交战双方都在总结这场战役,而出发点却完全不同。我军从中总结出精神力量足以支撑血肉之躯对抗飞机大炮。

美军则看到了机械化部队在"近战"、"夜战"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美军从此开始大力发展夜视技术和防弹技术,注重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避免消耗战。经过数十年调整,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创造出以数百人伤亡代价摧毁伊拉克几十万军队的战争奇迹,其过程摧枯拉朽,没有一场消耗战。朝鲜战争中,交战双方都认识到后援和后勤的重要性,并围绕阻断对手后援展开了一次次较量。受武器装备的限制,志愿军主要采取穿插迂回的战法,把目标选择在敌人后方安危相关的薄弱点上,通过占领这些要点打乱美军的部署。美军则凭借其空中优势,把破坏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作为其最重要的作战任务之一。

美军的具体做法是,在横贯朝鲜半岛的蜂腰部划定一个阻滞地带,以绝大部分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进行长时间毁灭性轰炸,切断志愿军的后方交通线,破坏志愿军的前后方联系,窒息其作战力量。美军把这种战略性轰炸称为"绞杀战"或"空中封锁战役"。美军实施的后勤"绞杀战",实际是用火力切断后方支援和联系,孤立正面战场的志愿军,以获取作战优势。这种火力控制思想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对伊方通信系统的打击、在中对南联盟工业体系的破坏,都可以看作是火力控制思想的升级。美军正是通过对后方目标的打击,从整体上削弱了对手的前方作战能力和作战意志,从而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压倒性优势。

核心提示:从纯军事的角度来看,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七月五日至九月三十日),党人向南朝鲜的突进遭到了抗击并被阻止,侵略军几乎全部被歼。从元旦开始的党人的攻势,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即被迫停止。李奇微简介诶:1949~1950年任陆军副参谋长。朝鲜战争爆发后,原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阵亡,李奇微于1950年12月任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1951年1月李奇微以放弃汉城为战略诱饵,于1951年2月发动反击(即中国军队第四次战役),成功地遏制住了中国军队的攻势。

在此后一年多里李奇微成为中国军队头痛的对象。1951年4月接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远东美军总司令,5月晋上将。1952年5月接替艾森豪威尔任北大西洋条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3年10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主张各军种均衡发展。1955年6月退役。1993年去世。他的《李奇微回忆录》很受欢迎。

从纯军事的角度来看,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七月五日至九月三十日),党人向南朝鲜的突进遭到了抗击并被阻止,侵略军几乎全部被歼。从元旦开始的党人的攻势,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即被迫停止。一九五一年一月四日,第二次撤出南朝鲜首都之后刚刚三周的时间,联合国军便转入了进攻。这次进攻,除受过几次短时的挫折外,一直持续到侵略者被统统赶出南朝鲜为止--只有一小块很难防守的南朝鲜领土仍为敌军占领。但是,有一块北朝鲜领土则为南朝鲜所控制,而且直到今天还在其控制之下。

一九五一年五月,我作为联合国军司令和美国驻远东部队司令报告了自己的如下分析判断:敌人"再不会具有发动四月二十二日和五月十五日那样强大攻势的能力了"。大约在同一时间,我给第8集团军及其当时的司令范弗里特将军发出了下面这封信:"我认为,历史有一天很可能会这样记录:……这支军队向最邪恶的势力进行了挑战,抗击并击退了这股势力。

它一直威胁着人类争取个人尊严和自由的长期斗争。我相信:很可能,共产主义洪流的浪头已被你们有力的双臂和坚强的意志所粉碎,这股危险的潮水……已开始消退。"我希望这就是历史作出的评价。解放军后勤资料:志愿军入朝头年补充兵员68万本文节选自:《十三个月朝鲜战场供应消耗情况和明年的补给预算》,作者:中央军委作战部,原载于:《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基本经验》,出版:金盾出版社十三个月的朝鲜战争证明,后勤保证乃是现代战争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大力的加强,并把它提高到战略地位才行。

这是战争定向计划性、组织性的表现。我军在朝鲜作战中,消耗供应之大是空前的。例如:一、兵员补充:截止今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我补充志愿军的兵员(含一部地方武装及老兵)数达六十八万二千八百四十名(第一期补充四十二万二千八百八十名,第二期补充二十五万九千九百六十名)。

根据今年的经验,明年朝鲜战场的补给问题,军委必须有一个大致的预算。计算的基础既不能以一、二、三次战役为基准,也不能以五次战役为基准,而应以敌人秋季攻势为基准,再加上若干机动数及非战斗消耗数。例如:一人员补充可以十月份的战斗减员数为基准,即每月二万三千九百六十四人,全年二十八万七千五百六十八人。

根据今年情况,非战斗减员数共十三万人,但伤病员归队数则为十一万余人,两数相抵只差二万人。在战线稳定,工作加强的情况下是可以解决的。再加上敌人绝不可能每月都发动秋季攻势,故我之战斗减员数也会小于二十八万七千人。为应付意外可按三十万人准备。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