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唇亡齿寒 为何魏灭蜀之战东吴没有不出兵呢
263年夏,魏国18万大军兵分三路大举伐蜀(互不相属):右路军3万,由征西将军邓艾率领,进击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负责牵制姜维;中路军3万兵马,由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在武街(今甘肃成县西)和阴平桥头(今甘肃文县西北之玉垒关)阻截姜维东援南走之路。上述两路魏军设置两道封锁线阻击沓中蜀军,其兵力共计6万,超过姜维所部5万蜀军;左路军12万兵马,是魏军主力,由镇西将军钟会[1]率领,直取汉中,并夺占入蜀军事要地阳安口(今陕西阳平关)。
魏军大举来攻,完全出乎蜀国意料。之前,姜维得知钟会治兵关中时,出于万全考虑,曾上书告警,建议派张翼与廖化率军加强阳安口和阴平桥头防务。但刘禅不问大臣反求占卜,得到“敌终不自致”[2]的结果,压下姜维奏章未交群臣商议。
魏军大举伐蜀时,姜维正在沓中屯田。他闻警后立即率军向东南方向回撤,意图抢在钟会之前赶到阳安口,扼住入蜀第一道关口,阻敌进入四川腹地。蜀军虽在漒川口(今甘肃西固县东)被邓艾击败,但姜维不改行军方向,继续向阳安口开进,不料被诸葛绪抢占了必经之路阴平桥头。见此,姜维故意率军向武街(今阴平桥头西北方向)进发,做出要迂回诸葛绪后方的假象。诸葛绪担心自己退路被断,急忙率军后撤30里。姜维本是虚晃一枪,见魏军撤离阴平桥头,急速回军通过。等诸葛绪反应过来,姜维已离去整整一日。但蜀军仍来迟一步,阳安口已失。姜维只得率军退守剑阁(今四川剑阁县北)。剑阁所在大、小剑山连山绝险,延亘如城,仅一条绵延30里的金牛道可通。姜维及时撤至剑阁后,利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利,大大抵消了钟会10万大军的兵力优势。双方形成对峙。
魏蜀两军在剑阁相持日久,钟会忧虑粮道险远,萌生退意。姜维“全蜀之功,几乎立矣”,不料被邓艾破坏。当时,从汉中入蜀有三条要道,自东向西依次为米仓道、金牛道、阴平道。金牛道是正道和捷径,乃秦之灭蜀时开辟。钟会所率大军即拟经此道入蜀,但被姜维所阻。米仓道以越米仓山而名,但路途迂回,费时耗日。阴平道最险,但入蜀较快。魏军进退两难之际,邓艾向司马昭献计,建议从阴平道入蜀。邓艾认为,姜维若撤援江由(今四川平武东南120里,位于剑阁侧背;时称江由,后改为江油),钟会可进据剑阁,大举入蜀;姜维若不撤,则他自己可进据涪城(今四川绵阳),继攻成都。
邓艾(图注)
姜维与钟会都没料到邓艾会出此计。钟会还取笑邓艾:“阴平小路,皆高山峻岭,若蜀以百余人守其险要,断其归路,则邓艾之兵皆饿死矣。”[3]邓艾军自阴平出发后,“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山高谷深,至为艰险”,而且“粮运将匮,濒于危殆”[4]。尤其当邓艾率军进抵摩天岭时,前方皆“峻壁颠崖,不能开凿” [5]。见此,邓艾之子邓忠等人绝望而哭。年届66岁的邓艾无意放弃,以毯裹身,率先滚下。余者见主帅作出表率,亦如法炮制。没有毯子的,将绳索系于腰间,利用悬崖上生长的树木,缘木攀树而下。
魏军突现江由,蜀军惊为天兵,守将马邈甚至没有组织抵抗就投降了。蜀主刘禅得报邓艾入蜀,急遣37岁的诸葛瞻赴涪城御敌。诸葛瞻乃诸葛亮长子,但8岁即丧父,来不及得到乃父真传。之后,他主要负责护卫皇宫,缺乏领兵作战的历练和经验。邓艾得江由后,急行于左儋道,欲直趋涪城。“儋”同“担”,所谓“左儋道”即指北去时,因50里的崖壁在右,道路极窄,只能左肩挑担,故名。幕僚黄崇建议诸葛瞻速派蜀军进据险要,阻截邓艾于左儋道。诸葛瞻久居成都平原,不谙山川险要,没有采纳黄崇建议。他拟坐等邓艾来攻,自己以逸待劳。但随邓艾入蜀的魏军已无回头路可走,“背山一战”,个个都是拼命三郎。两军在涪城以西初次接战,魏军获胜。诸葛瞻急忙在绵竹(今四川德阳,非今之绵竹)重新组织防御,终于击败邓忠和师篡率领的魏军先头部队4000余人。邓艾见邓忠和师篡败归,怒而斥之,并欲将两人斩首。邓忠和师篡以戴罪之身回军死战,大败蜀军。诸葛瞻自觉无颜回见刘禅,自杀身亡。至此,成都无险可守,刘禅唯有出降。蜀国立国不到50年,仅4个月即遭灭国。
姜维(图注)
蜀国虽灭,姜维率领的蜀军精锐尚在剑阁。诸葛瞻战败后,姜维就再收不到后方战报。他料定后方危急,遂放弃剑阁,急速回军。行至郪县(今四川三台),姜维接到刘禅命令,要他投降钟会。史载,蜀军将士对不战而降很不甘心,拔刀击石泄愤。其后,姜维施展假降之计,不意计划失败身死,蜀国失去了复国的最后机会。蜀国危急之时,曾于10月向吴国求救。吴军于当年11月22日分三路向寿春、南郡、鈣中进击魏地。但吴军攻势乏力,未能调动攻蜀魏军。
引文出处:
[1] 钟会:著名钟繇之子,平定诸葛诞中立下大功,被司马昭喻为张良。
[2] [晋]陈寿:《三国志·姜维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983页。
[3] 齐学东:《军事奇才、政治低能儿─钟会、邓艾》,《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13页。
[4] [晋]陈寿:《三国志·邓艾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719页。
[5] 齐学东:《军事奇才、政治低能儿──钟会、邓艾》,《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13页。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