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_name}

{site_name}

🌜 搜索

他本是一和尚,因一首诗名扬天下

历史故事 𝄐 0

在唐朝时期,诗歌艺术达到巅峰,尤其是李白在这个巅峰插上了万众瞩目的旗帜。在诗仙陨落之后,唐朝的诗人们继续向那面旗帜攀登,各种流派层出不穷,在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就倡导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文应该浅白,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比如有一个叫做无本的和尚,就完全不同。他早年与苦吟派诗人孟郊相识,都喜欢刻意追求诗句的工整,惯于打造出奇的诗句。这一天,他在路上想到自己昨天拜访朋友时所作的诗歌之中,有一个字举棋不定。无本和尚一边笔划,一边苦苦思索,不知不觉却惹下大祸。

他本是一和尚,因一首诗名扬天下

原来,此时正好是京兆尹韩愈出行,像这么大的官,自然是锣鼓开道,让百姓回避。无本和尚太过专注,竟然没有听到喧天的锣鼓声,冲撞了京兆尹的车驾。

现在看来,这算是一件小事,道个歉也就过去了。然而在礼法制度森严的古代,这事情可大可小。韩愈虽然人品出众,并不是小肚鸡肠之人,但也不是没有官威,自然有些生气。然而,当他听说无本和尚是因为诗句中的一个字而惹祸,便饶有兴趣地问是什么诗,什么字。无本和尚这才将《题李凝幽居》呈上: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据无本和尚声称,这首诗他很满意,但就是对“僧敲月下门”这句之中,到底是用“推”好,还是“敲”好,很难抉择。韩愈不仅官做得大,而且还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略一沉思,主张还是用“敲”比较好。

当时韩愈的理由有二,一是因为拜访好友,尤其是在深夜,即使无人在家,即使是很熟悉,也要敲门,这是礼貌。二是因为敲门就会发出三五响声,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些许响声正好是静中有动,更有几分情趣,更为生动。

这段趣闻,在后世就演化为“推敲”的故事。即便是这个字,直到今天还有争议,还有人认为,用“推”比“敲”更合适。这都是个人根据自身的理解,对与美学和诗歌的感受,都很正确,没有绝对的标准。

他本是一和尚,因一首诗名扬天下

这件事,让无本和尚不仅没有受到惩罚,相反还和韩愈成为了好友。韩愈本来就喜欢提携后辈,对这种才子当了和尚,感到非常可惜。在他的极力劝说之下,无本和尚还俗,恢复了自己的本名——贾岛。为了能够入仕,贾岛便积极参加科举考试。

也有史书认为,韩愈和贾岛的相识是另外一番景象。当时贾岛在京城当和尚,而当时的长安,有不准和尚午后出行的禁令。贾岛年轻气盛,作诗大发牢骚,没想到这首诗的越传越广,竟然让当时的京兆尹韩愈得知。韩愈由此见到了贾岛,并以为知己,劝他还俗,积极应考。

不管是哪种说法,贾岛终于成功地认识韩愈。在唐朝,科举考试已经成为了出任官员的重要途径,但并不完善,能否成功,还需要有人大力推荐。本来,韩愈的推荐,力度就非常大,应该说为贾岛铺平了通往官场的大道。

然而,韩愈却没有料到,或者说他在看走了眼。贾岛虽然才华横溢,也勤奋刻苦,后人称为“诗奴”。然而,他却有着极为严重的纠结症,选择“推”还是“敲”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这种毛病,在平时的生活中并没有大碍,甚至能够创作出名扬天下的作品。然而在考场之上,哪有时间给你纠结?

他本是一和尚,因一首诗名扬天下

因此,贾岛一生,科举考试屡战屡败,拿不出像样的成绩单,辜负了韩愈的一番栽培。更为重要的是,贾岛为人太没有城府,太爱抱怨。看到宰相裴度的豪宅,他写出《题兴化园亭》来嘲讽,惹得裴度大怒。另外,贾岛在考场中写出《咏蝉》被指认讽刺公卿,甚至还爆出他冲突过微服私访的唐宣宗,这让他的前程尽毁。

一次得罪显贵,是因为遇到了韩愈这样的名士。显然好运气没有继续光顾他,多次的得罪权贵,让贾岛梦断考场,终生不得志。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