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富弼石介谋反是真的吗?官家相信了吗
由王凯和江疏影主演的古装剧《清平乐》正在热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赵祯凭借一颗仁爱、忧国、忧民之心受到网友的喜欢。但是这个庙号为“仁”的官家,除了空有一颗仁爱之心外,做事优柔寡断,在朝堂上也是任由一帮庸官昏官把范仲淹、欧阳修等忠君爱国之士逼出京城,谪守边地。
在最新的剧情里,朝霞廷内外都在风传石介和富弼秘密谋反张茂则此时求见了赵祯,说,张茂则拿到了石介的亲笔书信,和赵祯禀报此事,还说了此案的诸多疑点,赵祯也觉得石介就算有谋逆之心,也没有谋逆的能力。但是当张茂则表示如果想要彻查这个谣言的源头,其实也并不难。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官家拒绝了茂则的提议,阻止他继续彻查真相。
看过《清平乐》,拥有上帝视角的观众都知道,所谓石介富弼谋反,实乃政敌夏竦炮制的阴谋。夏竦为了对付石介富弼等人,暗中让一女奴婢长期模仿石介的笔迹,几可乱真。然后贾婆婆指使许兰苕获得石介给富弼的亲笔信。
原信中提到“行伊、周之事”,其中“尹”指的是伊尹,伊尹是当时商朝的一个大夫,他辅佐过商的第四个皇帝太甲。“周”指的是周公旦,周公旦辅佐过周成王。这里的“尹周之事”一般就指的是作为顾命大臣、辅佐大臣,用来辅佐年纪比较年轻的皇帝。石介给富弼写这封信的本意是什么呢?就是说讲宋仁宗当时年龄比较小,希望富弼能够像当年的伊尹和周公旦一样辅佐宋仁宗。
但是夏竦获得这封信之后,就指使这个女奴婢把信中“尹周”改为了“尹霍”。“霍”指的是汉武帝时代的霍光,霍光受汉武帝的嘱托辅佐当时的皇帝汉昭帝,汉昭帝去世没有子嗣,他就直接把汉武帝的孙子扶为皇上,而刘贺无能就当机立断废帝,另立后来的汉宣帝。所以伊尹和霍光要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典型的辅佐大臣废帝另立新君的历史事件。意思就是要富弼仿效伊尹和霍光的做法,废了宋仁宗另立新君,这一字之差就让石介富弼染上谋反嫌疑。
宋仁宗但是虽然年轻但并不糊涂,他本人对此事并不是太相信,表示石介就算有这个想法,也没这个能耐。官家明知富弼石介谋反是谣言,但是他为何不让茂则继续彻查下去,让真相大白呢?
我觉得官家此举,原因有三:
一、石介和富弼都是坚决支持范仲淹的大名士,经常写文章和诗赋议论朝政。当时范仲淹正在大力推行“庆历新政”,庆力新政主要包括十大政策: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简单来说就是裁掉一大批不称职的庸官昏官,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但是此举必然得罪了一大帮“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冗官。新政实施后,效果显著,但是那些被触及利益的贪官污吏自然不会甘心,纷纷上书向官家进谗言。看上去性子仁厚,耳根软的官家此时也有些骑虎难下,他原本对于庆历新政实施的态度不坚绝,眼看差不多,就想收手。剧中他对皇后所说的: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之后,其他的地方慢慢清理即可。于是官家任由石介“谋反”谣言满天飞,结果让革新派众人惶恐不安,最终富弼自请外放,当事人石介也被罢免国子监的职务也被外放。然后就是范仲淹等人纷纷觉得不安自请出京,庆历新政无疾而终。
二、富弼是晏殊的女婿,而此时晏殊是朝廷重臣,自吕夷简之后,权势滔天,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富弼亦是栋梁之材,翁婿二人如此权倾朝野,自然成为某些人眼中钉肉中刺,不可否认也成了官家的心病。所谓“打瞌睡有人送枕头”,石介欲勾结富弼行“谋反”之事无疑正中官家心怀,官家虽无害人心,但是却有防人意,他只需要借此事敲打晏殊富弼翁婿,至于“谣言”的真假,其实并不关心。官家在这儿不动声色,却让大臣们无比纠结。
三、帝王御下之道从来都不是“亲君子、远小人”,而是平衡。官家从来都知道这一点,所以朝堂之上从来都是放任范仲淹欧阳修等与夏竦等人斗法,本来不维护,不支持,意味着中立,有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意味。
但是每当“小人党”失势时,官家就会打压“君子党”一方,又或者是“小人党”太猖狂时,又着力提高“君子党”的地位,从而求得各方平衡。而石介“谋反”案出现的时机,正是“君子党”借庆历新政高歌猛进的时候,“小人党”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之时。官家不让张茂则继续彻查下去,就是欲用此事来敲打“君子党”。
我觉得,《清平乐》剧从最开始一味树立官家完美人设就已经为后边一系列的“看不懂”埋下了伏笔。官家赵祯自己疑心重,他的皇帝之位来的辛苦,人们对于自己来之不易的东西总是格外的珍惜。由于从小就经历了大臣们隐瞒生母李兰惠的事情,官家天然就对大臣有不信任之感。而有宋一朝对文人士大夫的高高在上的地位,皇权与相权一直都在互相较劲。所以官家即使明知富弼石介谋反是谣言,也不让茂则彻查真相也就不奇怪了。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