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众多美食中,“浑羊殁忽”这道菜究竟是怎么烹制的?
清代诗人杨静亭曾作诗《都门杂咏》:“煨羊肥嫩数京中,酱用清汤色煮红,日午烧来焦且烂,喜无膻味腻喉咙。”而在此诗之前,唐宋这两个朝代可谓是对羊肉需求最大的时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唐朝众多美食中,“浑羊殁忽”这道菜究竟是怎么烹制的?
所谓的“浑羊殁忽”是前隋流传至唐朝的一道宫廷名菜,其具体做法就是同时将羊与鹅放血褪毛,先是在鹅的肚子里塞入糯米饭和诸多香料,接下来把鹅塞进羊的肚子里,然后将羊放在火上烘烤,最后等羊肉烤熟后便能取出羊肚子里的鹅进行食用。
而唐代文人卢言在其《卢氏杂说·御厨》中是这样描写的:“见京都人说两军每行从进食及其宴设多食鸡鹅之类,就中爱食子鹅。鹅每只价值二三千。每有设,据人数取鹅,去毛,及去五脏,酿以肉及糯米饭,五味调和。先取羊一口,亦剥,去肠胃。置鹅于羊......”此外,宋人虞悰的《食珍录》中则是这样记载的:“浑羊殁忽最为珍食,置鹅于羊中,内实粳肉五味,全熟之。”
事实上这道菜不是一般人能轻易吃到的,它只会在贵族之间流传。因为这道菜的重点并不在于羊肉,而是羊肚子里的那只鹅。这种吃法在今天看来,真是太过于奢侈了。
另外,在这里插入一个新知识,我们还能根据《新唐书》记载可知,唐中期的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唐朝中期名将,开府仪同三司安修仁玄孙、凤翔泽潞节度使李抱玉从父弟)非常喜欢吃羊肉,可以毫无疑问的说如果没有读过《新唐书》原文,你很难想象到李抱真每天吃羊的具体数字究竟有多震撼。(《新唐书·郗士美传》:“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数十斛,潞人困甚。”)
最后照例再给大家附上一首关于羊肉的诗词,宋·陆游《道中累日不肉食至西县市中得羊因小酌》:“门外倚车辕,颓然就醉昏。栈余羊绝美,压近酒微浑。一洗穷边恨,重招去干魂。客中无晤语,灯烬为谁繁?”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