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_name}

{site_name}

🌜 搜索

年过六旬的晋文公重耳流亡19年,他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历史故事 𝄐 0

晋文公重耳,作为春秋时代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可以用大喜大悲来形容,尽管他后来称霸天下,并且给晋国奠定了将近两百年的霸业,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的命运实在不好,年轻的时候,他作为晋国国君的儿子,父亲立太子,没有他的份,因为太子是他哥哥申生的。但当太子不行,可是等晋献公想要换太子的时候,不仅轮不到他,反而还被父亲看成是换太子的隐患,竟然派人追杀他,而此时重耳已经人到中年,遭遇如此丧失人伦的悲剧,已经足够让人同情了。可是,更倒霉的事儿还在后头,因为晋国这么一折腾,最后成为国君的变成了他的另一个兄弟,晋惠公夷吾,但夷吾由于自己人性不好,国内国外得罪了一圈,又怕自己的君主位置不稳,竟然又拿重耳当成了潜在的敌人,因此还是派人刺杀重耳。

年过六旬的<a href=https://www.lishiji.cn/lishi/5706/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晋文公重耳</a>流亡19年,他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可见,重耳真的是经历了数次“自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的不幸,也许他自己并不想成就什么大事业,当一个潇洒快活的贵族,不缺吃喝挺好,但是,他始终“被树敌”,无论是父亲还是兄弟,都想要他的命,根本不管他究竟有没有当国君的想法。要知道,重耳躲在狄国已经12年了,从他逃出晋国时43岁算起,那时已经是55岁的“高龄”了,春秋时代,55岁的人可以算是人到晚年了,当时的重耳坐拥娇妻美妾,儿孙在膝下承欢,天伦之乐,衣食无忧,但还是听说了兄弟夷吾要杀他的消息,没办法,只能逃跑,就这样,他逃到了齐国。

重耳一行人选择到齐国有两个原因:第一,重耳的哥哥,死去的太子申生的外公正是齐桓公,而重耳跟申生关系最好,看在亲情的份上,齐桓公也会帮助他。第二,那时的齐国刚好赶上管仲去世,正缺人才,其实从年龄上也可以判断出来,就算古人结婚生子比较早,但重耳55岁的时候,齐桓公肯定也都八十多岁了,所以齐桓公也已经离薨不远了,管仲自然更不在人世。但也正是因此,齐国并不是一个可以让重耳安身立命的地方,果然没过多久,齐桓公死了,而且是因为他的儿子们争权夺利,没人管这位曾经威震天下的春秋霸主,齐桓公只能凄惨地饿死在后宫中。国君尚且如此,何况一个外来的重耳呢?

因此,重耳还得走,而且他这次离开齐国,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因为重耳自己实在是不愿意再折腾了,反正他明白,自己快六十岁了,作为客人,也不参与齐国的争斗,谁当新国君,也不会太为难自己,所以他一开始并不想走,但是,他在齐国娶的妻子并不想让丈夫,这么糊涂地过一辈子,所以给重耳灌醉了以后,才安排狐偃和赵衰等人把重耳带出齐国,等重耳醒过来以后,对狐偃本来还很不满意,以为自己的舅舅(也有学者说狐偃是重耳的内兄,也就是大舅哥)毁了他幸福的小日子,还要杀掉狐偃,但生气归生气,已经没办法了,一看自己想要“安度晚年”是不可能了,索性就顺从了这些跟随自己流亡十多年的老臣,开创更大的事业吧。

年过六旬的晋文公重耳流亡19年,他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就这样,重耳一路漂泊,有些国家看不起他这个落魄贵族,但更有眼光,也更有实力的楚国和秦国,都对重耳礼遇有加,特别是重耳在楚国的时候,当时楚国的国君楚成王还试探过重耳,将来如果回到晋国,能成为国君的话,拿什么报答自己,重耳便不卑不亢地说,楚国奇珍异宝有的是,晋国实在没有更好的宝贝,但人情必须要还,所以一份最特殊的“礼物”就此诞生,那就是一旦晋国和楚国发生战争的话,晋国军队会退让九十里,作为对楚国的报答,而后再正式开打,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而秦国的国君夫人,是重耳的亲姐姐(或妹妹),再加上当时的夷吾已经病死,秦穆公也担心继任的晋惠公之子,晋怀公太过年轻,被群臣摆布,容易成为秦国的隐患,所以也有扶持重耳回国当国君的想法。

就这样,重耳在秦国的直接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并且除掉了自己的侄子晋怀公,终于成为了晋国的国君,也就是晋文公,随后便是他励精图治,将天下秩序掌握在晋国的手中,成为了继齐桓公之后,公认的第二任春秋霸主。而重耳在即位之前,已经整整流亡了19年,年龄已经超过了60岁,一个多年在外折腾的六旬老人,也许从他内心来说,可能早就想着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了,但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无论是父亲和兄弟,亦或是自己的手下群臣,以及当时天下的几大诸侯国,在他们共同的作用下,才造就了春秋第二任霸主。所以说,重耳算是春秋时代,最不幸的“幸运儿”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