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_name}

{site_name}

🌜 搜索

名将白起被秦王赐死,他的死到底冤不冤?

历史故事 𝄐 0

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实际战绩,白起在秦国的武将当中都以压倒性的优势排名第一,即便是把整个战国时代的武将放在一起,他同样都在前三之列,然而,这样一位堪称绝世的名将,最终竟然被秦昭襄王赐死,让后人为之叹息。那么,便自然而然的引出一个疑问——白起死得冤吗?

我们先简单地把白起被赐死的过程简单的过一遍(《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289年9月,秦昭襄王派五大夫攻赵率军攻赵。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校(一校约为8000人)秦军。白起病愈,秦王想让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认为没有获胜的机会,表示反对。

秦昭襄王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结果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秦昭襄王听后大怒,命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秦王免去武安君的官爵降为士兵,让他离开咸阳迁到阴密。但武安君有病,未能成行。过了三个月,诸侯联军攻击秦军更加紧迫,秦军屡次退却,报告失利情况的使者天天都有来的。秦王就派人驱逐白起,不能让他留在咸阳城里。武安君已经上路,走出咸阳西门十里路,到了杜邮。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名将白起被秦王赐死,他的死到底冤不冤?

从上面的描述不难看出,白起被赐死,主要原因有两个:1,与秦昭襄王有战略分歧,并且始终不愿意改变立场和态度;2,有看笑话、发牢骚的小辫子。

在秦国的历史上,昭襄王的能力才干绝对可以排上前三的,其在即位之后就面临太后执政,外戚当权的不利局面,但是成年之后在范雎的帮助成功收回权力,正式亲政,全力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奠定了秦国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昭襄王是站在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战略高度,认为当前秦国的首要目标和任务乃是尽快灭掉最硬的绊脚石,赵国。而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实力被极大地削弱,正是“趁他病要他命”的最好时机。虽然秦国在长平之战中也有很大的损失,但秦国的战争潜力远远高于赵国,故而只要部署得当,全力出击,获胜的概率是相当高的。

白起的反对,主要基于两点:1,邯郸坚城难以攻下;2,其他诸侯国的救援。

坚城难下在得到技术改进之前是中普遍存在的难题,只要城中有兵有粮,意志顽强,攻击方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和长期的消耗,以秦昭襄王的能力,自然早已考虑到了,战争进程中秦国不断增兵就是明证。

至于其他诸侯国的救援,虽然最终有“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事件发生,但实际上赵国是孤军奋战了将近两年之久才得到实质性的救援,魏、楚两国实际上都被秦昭王“诸侯中有敢于救赵者,败赵后首先攻先救赵者”的战略恐吓手段给吓住了,换句话说,“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必然的。

而站在秦王的角度,假设领兵出战的是自己将军中最出类拔萃的白起的话,极有可能加快战争的进程,在诸侯的救援之前解决赵国。

昭襄王赐死白起之时,秦军仅仅是被信陵君率领的魏军击退,由于楚军未到,双方还没有展开战略决战,说明他已经对白起彻底的失望了,一个不能替国君分忧,勇于任事的将军,能力再强也没有意义。背后对国君的腹诽,则起到了火上浇油的效果。

白起被昭襄王赐死,委实算不上有多冤枉!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