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最后的名将!嵬名令公胜了成吉思汗但没能挽救西夏王朝!
西夏,又称大夏,曾经金戈铁马辉煌一时的壮丽王朝。
嵬名令公,西夏最后的名将,呕心力战,与国同陨。
嵬名,是西夏皇族的姓氏。西夏汉文本《杂字》番姓部第一姓。原为党项8部之一拓拔氏。唐代赐姓李,宋代赐姓赵。元昊立国前改此姓,有“近亲的党项”之意,不包括疏族。
嵬名令公出仕为官的时候,正是夏仁宗末年。此时正是大夏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夏主和犯了同样的毛病,重文轻武,对武官不信任。于是军备废弛,战斗力减弱,国力开始走下坡路。
夏、金、宋日益衰弱,北方的蒙古草原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幅景象。公元1204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诸部。
嵬名令公忧心忡忡,这支在草原上兴起的强大力量,很有可能将自己的家园毁灭。不幸被嵬名令公言中。在统一蒙古之后,成吉思汗将西夏列为了对外征讨的首要目标。成吉思汗并没有料到,日薄西山的大夏帝国,竟能挡住他的马蹄长达22年。
面对北方威胁,嵬名令向夏襄宗提出联合金国的御敌之策。
有强大的金国在东面牵制,蒙古人能拿出来南征的兵力很有限。公元1207年秋天,成吉思汗亲率5万大军征讨西夏。
几个月后,北边重镇兀剌海城粮尽城破。蒙军获取了进取西夏北境的桥头堡,并陆续占领周边地区。
危难之际,嵬名令公领命出征,他将20万人马分成6路,决定分进合击。西夏军步步紧逼,蒙古军队的猛烈进攻全被嵬名令公挡了回来,蒙军的活动范围日益受到压迫。
一旦20万大军形成合击,自己的5万人马恐怕凶多吉少。
成吉思汗自然不是鲁莽之辈,没有硬扛。次年2月,成吉思汗班师回到蒙古高原。
嵬名令公胜了,但这种胜利,或许比失败的后果更严重。皇帝见西夏军获胜,觉得蒙古不足为虑,放松了对北方的警惕。
退走的蒙古人,迎来了一个好消息,金国新君即位。这位名叫完颜永济的新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无能之君。从此,蒙古人在东线再无后顾之忧。公元1209年3月,成吉思汗从容调兵,率军南征。
面对强敌,嵬名令公提出了纵深防御与城下夹攻之策。
延长战略纵深,沿途多级防御,将敌人层层削弱。先遣大军迎头痛击蒙军,随即撤至兀刺海旁,与城池互为犄角。待蒙古军至,两路夹攻,将蒙古人困在城下。
夏襄宗的想法,显然比嵬名令公深远得多,他更关心自己儿子的政治前途。太子将来承继大统,需要一些战绩来树立权威。
夏襄宗下旨,由太子李承祯挂帅北征,高逸为副元帅。
不久,高逸战死,李承祯弃城逃脱,兀刺海城归属蒙古勇士。
夏襄宗终于着急了,连忙启用宿将嵬名令公。期望他能力挽狂澜。他的决定是正确的,只是未免太晚了些。
克夷门是中兴府北面的一处关隘,这里地形险要,又是蒙古进攻中兴府的必经之路。所以,嵬名令公选择此地作为阻击蒙古骑兵的屏障。
蒙军的一支侦查小部队经过临近克夷门的一处山谷。他们并不知道,就在不远处,嵬名令公冷酷的眼神正死死的盯着他们。嵬名令公命令部队隐蔽,放侦查部队过去。不久,蒙军的先头部队走进了伏击圈。嵬名令公一声令下,埋伏在树林中的西夏军人洪水一般冲向蒙古大军。蒙军猝不及防,尸横遍野。嵬名令公不愧为西夏名将,以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仍然为西夏军取得了对蒙古军作战的首次胜利。
没有时间庆祝,也没有喜悦。嵬名令公指挥部队迅速撤往克夷门,在这里加固城防,准备迎接成吉思汗的铁骑。
蒙古大军遮天蔽日而来,嵬名令公的箭雨铺天盖地倾泻而下。
成吉思汗见攻坚不克,下令围城。这一招,对于实力弱小的一方,实在是致命的。
面对消耗战,嵬名令公自知总有崩溃的一天。怎么办?
嵬名令公决定趁夜偷袭。但这实属无奈之举。虽然能给敌军造成麻烦,但却不可能伤其元气。尤其是夜袭的次数不能太多,贵在出其不意,如果太频繁,就会失去了突然性。嵬名令公陷入艰难的选择,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寄希望于制造混乱,以期对手乱中出错,这样就会有一线生机。
为了西夏的生机,嵬名令公再次亲率敢死队,趁着夜幕扑向蒙古人营帐。但嵬名令公感到太静了,营帐是空的。嵬名令公长叹一声,情知中计。他知道,如此频繁的冒险,这种局面是迟早的事。
嵬名令公拼死力战,最终受伤被俘。直到后来两国议和,嵬名令公被释放。
公元1226年2月,成吉思汗决心彻底解决掉横在门前的石头,亲统大军10万攻打西夏。
嵬名令公再次出征,迎战成吉思汗。
然而此时的西夏,能拿出的兵力已十分有限,嵬名令公再无回天之力。明知不可为,嵬名令公还是在西黄河沿岸层层设防。可叹天不作美,气温聚降,黄河天险变成骑兵驰骋的平原,蒙古铁骑冲过黄河杀将过来。西夏男儿拼死力战,血染冰河。惨烈的厮杀之后,蒙军再次兵临中兴府。
大军围城,重病中的成吉思汗留下遗言,要将西夏灭族。
压跨西夏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地震。一场天灾,耗尽了中兴府最后的力量,粮草尽绝,瘟疫流行。西夏末主只得投降。
蒙古军队完成了大汗的遗愿。嵬名令公与国同陨。
至此,建国189年的西夏王朝灭亡。创造了辉煌文化的党项族从历史上消失。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