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跟恭亲王奕䜣关系怎么样?咸丰生前重用他为何死时却不任命他做顾命大臣?
奕,是清朝十二位之一。在咸丰皇帝去世后,奕联合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发动了“辛酉政变”,以肃顺、载垣为首的被全部拿下。最终奕成为议政王,而清朝也开始逐渐向慈禧弄权的时代迈进。
说起来,尽管咸丰和奕不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但在咸丰生母孝全成皇后去世后,咸丰便被托给了静贵妃抚养,而静贵妃则正是奕的亲生母亲。在同一个母亲的抚养之下,年龄相仿的奕和咸丰,从小便一起长大,几乎和亲兄弟一样。
但奇怪的是,咸丰在临死前,却并没有将奕列入辅佐的顾命八大臣之列。这也最终导致奕与两宫太后发起政变。
(奕剧照)
那么,奕与咸丰之间到底出了什么矛盾呢?
在立储时,曾一度在奕和咸丰之间,犹豫了许久。如果按清朝的传统,将皇位传给皇子中才德兼优的人,那么身份,非奕莫属。
奕从小就聪颖过人,是道光皇子中最有才气的一人。他识得满蒙汉三种语言和文字,诗词歌赋无不精通。并且更为难得的是,文科优异的奕,并不是一个书呆子,他的武功骑射在一众皇子中,也属最顶级的水准。
相比之下,咸丰就显得平庸太多。
咸丰清楚自身的文治武功都不如奕,所以,他选择了另外一条争储路线。
有一日,道光带着众皇子们打猎。奕和其他皇子表现非常优异,收获颇丰。而咸丰却一箭不射。道光疑惑地问他原因,咸丰回答说:“现在刚到春天,鸟兽们都在努力繁殖生存,伤害它们实在是有伤天和。”道光闻言大悦,赞赏地说:“这句话有帝王之风。”
后来有一次,道光生病了,躺在床上,感叹自己已经时日无多。咸丰当时侍奉在道光左右,听到这句话后,他立马伏在地上涕泪横流,痛不欲生。
最终,皇储之位,被咸丰以“仁孝”之名夺走。而奕则被道光封为了“恭亲王”。
(咸丰剧照)
道光当然清楚奕的能力更强,但他认为,当时清朝所需要的,是一位能够稳住江山的仁德之君。奕更适合成为咸丰的辅助。
事实上,任凭道光的算盘打得叮当响,但奕的心中肯定是不会服气的。而作为皇帝的咸丰,也肯定会对这位恭亲王有所提防。兄弟两人心中,已经生出了间隙。
在位头几年,咸丰对奕是非常器重的。咸丰不仅将京城的巡逻防护工作全交给了奕,甚至还让奕出任了军机大臣。从表面上来看,国家被两人管理的井井有条,朝堂也是一片和谐。
但后来一件事,打破了两人的和谐。
咸丰五年,奕的生母静贵妃病重。奕上书请求咸丰将静贵妃晋封为皇太后。咸丰含糊地答应了。
在奕看来,尽管静贵妃是他的生母,但却也是抚养咸丰长大的养母。如今咸丰贵为皇帝,而抚养他长大的母亲又病重,静贵妃理所应当得到晋封。
奕以为咸丰答应了,便顺理成章地传出了册封的圣旨。咸丰对此事大为光火,他以“葬礼多有疏漏”为理由,干脆地撤销了奕军机大臣等职务。
此事之后,奕虽然依然在朝堂中行走,但权力却已经大不如前。
(肃顺剧照)
一直到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奕才终于又开始重新掌权。
在听闻英法联军进攻的消息后,咸丰帝仓皇逃向了承德避难。此时的他,终于想起来,自己还有奕这么一个兄弟。奕只能非常无奈地站出来为咸丰背锅。
在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后,奕处理事务的态度和效率,让西方人对他的好感大增。而奕也借助这样一个机会,笼络了文祥、桂良、宝鋆等一大批能臣,形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势力集团。
而避难的咸丰,则是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
陪在咸丰身边的,是他所信任的肃顺等一批大臣。奕的一举一动,包括与文祥等人来往密切的消息,都被肃顺等人报告给了咸丰。这让咸丰开始担心奕密谋夺权。
在咸丰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肃顺等人为了将来能把持朝政大权,千方百计地阻挠奕与咸丰会面。这也让两兄弟心中的猜忌始终无法解开。
最终,咸丰帝于1861年病死在热河。而奕则被排除在顾命八大臣之外。随着奕与两宫太后发动政变,清王朝的未来,也开始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本文链接地址: